-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3.2 微波波道及其频率配置 四频制频率分配 * 3.2 微波波道及其频率配置 多波道的频率配置 收发频率相间排列 收发频率集中排列 * 3.2 微波波道及其频率配置 收发频率相间排列: * 3.2 微波波道及其频率配置 收发频率集中排列: * 3.2 微波波道及其频率配置 频率再用 频率再用是一种提高频道利用率的常用技术。由微波的极化特性可知,利用两个相互正交信号的极化方式(如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可以减少它们之间的干扰,由此可以对微波波道实行频率再用。 在微波通信系统中,频率再用就是在相同和相近的波道频率位置,借助不同的极化方式来增加射频波道数量。 频率再用方案 同波道型频率再用 插入波道型频率再用 * 3.3 发信设备 直接调制式发信机 变频式发信机 * 3.3 发信设备 发信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频段 输出功率 频率稳定度 * 3.4 收信设备 收信设备的组成: * 3.4 收信设备 收信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频段 收信本振的频率稳定度 噪声系数 通频带 选择性 收信机的最大增益 自动增益控制范围 * 3.5 天馈线系统 天馈线系统由馈线、双工器和天线组成。 微波通信中的馈线有同轴电缆和波导管两种形式。一般在分米波段可以采用同轴电缆,而在厘米波段采用波导管可以降低馈线损耗。 对天馈线系统的总体要求是:足够的天线增益、良好的方向性、低传输损耗馈线系统、极小的电压驻波比。整个天馈线系统应该具有较高的极化去耦度和足够的机械强度。 * * E-mail:shenjh@njupt.edu.cn * 数字微波通信 1 概述 2 微波的视距传播特性 3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 1 概述 1.1基本概念 1.2微波通信发展历程 1.3微波通信的特点 1.4微波通信系统的分类 1.5微波通信的应用 * 1.1基本概念 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m或频率为 300MHz-300GHz的电磁波。 微波波段还可以细分如下: 分米波:波长为1?m~10 cm; 厘米波:波长为10 cm~1 cm; 毫米波:波长为1 cm~1 mm。 微波通信指的是以微波频率作为载波, 通过中继接力方式实现的一种通信方式。 * 1.2 微波通信的发展历程 19世纪30年代中期出现了工作在VHF(甚高频30-300MHz)频段的第一个商用模拟无线通信系统。 二战期间出现了UHF(特高频300M-3GHz)频段的军用无线中继通信系统。 1951年,美国纽约到旧金山之间成功开通了商用的微波通信线路。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间,模拟微波通信系统迅速发展。 我国从“七五”期间开始引入微波通信系统。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采用简单QPSK、8PSK等的商用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 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微波通信系统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容量更大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微波中继通信主要用来传送长途电话信号、宽频带电视信号、数据信号和移动通信信号等。 微波中继通信有以下特点。 (1)通信频段的频带宽,通信容量大,利于宽频带信号的传输。 (2)由于工作频率高,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小。(一般干扰在100MHz以下。) 1.3 微波通信的特点 (3)通信灵活性较大,采用中继方式可以实现地面上远距离通信,并可以跨越沼泽、江河、湖泊和高山等特殊地理环境,特别是在遭受如地震、洪水等灾害时,通信的建立、撤收及转移都较容易。 (4)天线增益高,方向性强。当天线面积给定时,天线增益与工作波长的平方成反比。由于微波中继通信的工作波长短,因而容易制造高增益天线,降低发信机的输出功率。另外微波天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可以把电磁波聚集成很窄的波束,减少通信中的相互干扰。 (5)投资少,建设快。 (6)数字微波通信除具有上述微波通信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数字通信的特点。 (7)中继传输。在微波波段,电磁波按直线传播,考虑到地球表面的弯曲和空间传输损耗,通信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千米,即常说的视距。要进行远距离长途通信时,就必须采用中继传输方式,将信号多次转发,才能到达接收点。这种通信方式就叫做微波中继通信。 * 1.4 微波通信系统的分类 模拟微波通信系统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 1.5 微波通信的应用 作为干线光纤传输的备份和补充 边远地区和专用通信网中为用户提供基本业务 市内的短距离支线连接 无线宽带业务接入 * 2 微波的视距传播特性 2.1 天线高度与传播距离 2.2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2.3 地面效应和大气效应 * 2.1 天线高度与传播距离 视线传播: 距离: 和天线高度有关 式中,D – 收发天线间距离(km)。 [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讲解.pdf VIP
- 《弟子规正版全文-带拼音-完善打印版》.docx VIP
- 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1东娜练习答案及译文.pptx
-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件(共33张PPT).pptx VIP
- 施工现场节假日前安全检查表.doc VIP
- 500kV龙昌Ⅰ、Ⅱ号线直线塔绝缘子单串改双串施工方案.pdf VIP
- 结构优化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研究.pdf VIP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1(思政智慧版)课件 B1U1 Section A Fresh start.pptx VIP
- 北京-407EV-标准版-BJ5030XXYVRRC-BEV-407EV纯电动汽车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VIP
-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