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之“常” 与作品生命之“长”.pdfVIP

文学伦理之“常” 与作品生命之“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41卷 第6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4l No.6 2013年 11月 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V.2013 文学伦理之 “常与作品生命之 “长” 刘 巍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 摘 要:文学伦理是从对文字符号的阅读、领悟转化而来的伦理体验,伦理观的传递主要是由作家的伦理意 识、作品的伦理形象、文字的伦理表达来完成的。作家的伦理意识既要啮合于现实生存伦理,又要在这实存中提 纯出伦理之 “常”;伦理形象往往因承载思潮、观念、习俗等诸多元素而善恶模糊,可以导致 “多靶向”的流传;伦 理叙事是用文学性语言说出的别样话语,它并非是训诫与说服,却承载着训诫与说服的功能。文学要在生活常 态之中寻求伦理的超越,才能完善文学的功能指向,使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得以持久。 关键词:伦理意识;伦理形象;伦理叙事;作品生命 中图分类号: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13)06—0036—07 伦理 (Ethic),是人之于人的行为准绳及道德准则,探讨人类生存何为对何为错,何为对 “对”的弘扬、执行 ;何为对 “错” 的禁止、惩戒等的价值理论体系。它涉及到个人伦理,家庭伦理,政治伦理,爱情伦理,社会伦理等。在中国,最早将这两个字 合用的是 《礼记 ·乐记》,其云 “乐者,通伦理也”。“伦”是 “从人从伦”,“理”的本意是玉之雕琢,那么概括二者的关系应为对人 的调养与规范,教化与从善。西语体系中的 “伦理”源于 “ethos”,原指个体的品格、气概及群体的风俗、习惯,但在后来的使用 过程中,其涵义逐渐扩大为较为确定的规范准则系统[1o与宗教伦理、哲学伦理不同,文学伦理是从对文字符号的阅读、领 悟转化而来的伦理体验,伦理观的传递与达成不是通过理论说教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摆事实的方式讲道理的。文学伦理既 有它的思想指向,比如 论《语》《孟子》中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男尊女卑等观念;又有它的美学规定,比如 “十七年”文学中 正面人物的高大威猛、浓眉大眼,反面人物的尖嘴猴腮、瘦小猥琐等。一方面,文学伦理的内容倡导和形式承载都具备相当 的稳定性。比如对 “真”、“善”、“美”的顶礼膜拜,在任何朝代都能直指人心,是华夏民族休戚与共的凝聚力。文学伦理之 “常” 可以弥合宗教、政治的迥异,可以抹平历史、朝代的冲刷。而另一个方面,文学伦理又具备一定的变异性,比如对男人和女人 的伦理关系之定位。《易经 ·说卦》中道出的 “乾,健也;坤,顺也”到了“五四”时期则是落后、守旧、顽固乃至需打破的观念 ,就 像陈独秀指出的:“继今以往 ,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 ,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 惝恍迷离之境。”[2]由此他断言:伦理的觉悟是人类所有终极觉悟的最终觉悟。所以新文化运动初期写出的作品,多配合男 女追求个性解放、恋爱 自由、婚姻 自主的倡导,比如鲁迅的 伤《逝》、胡适的 终《身大事》等。从文学伦理的美学规定上看,小说 的情节走向、人物塑造也会因时代变迁而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工农兵为社会主角的时代宣传的是吃苦耐劳、艰苦朴素 、心 系革命大业的价值观,所以 《山乡巨变》中的邓秀梅、陈先晋和 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徐改霞、梁三老汉等人物的外貌 、动作 、 语言描写既有地域特色,又有阶级特色,他们的美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朴素、健壮、积极向上。作品中人物的个性化特征不明 显,他们是群像人物的某一代表形象,有阶级的符号化性质。而20世纪 80年代末期以来的人物描写(比如 “青春文学”的某 些作品)则注重个性化和时尚感,作品中充斥着俊男靓女,作家这样写更能迎合读者的多元阅读取向。可见 ,无论是文学伦 理的思想指向还是美学规定,都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民族性、政治性和社会集 团性 ,伦理之 “常”与 “变”总会处于相对平 衡——倾斜——相对不平衡的动态变化之中。那么,文学是如何彰显伦理的?文学伦理有那些特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 伦理保持了哪些文化传统中的优长又出现了哪些异质?作品的艺术生命长短与文学伦理有何种关联?我们将一一探讨。 收稿 日期:2013—07—03 作者简介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