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理论总结与转型——姚鼐文论研究.pdf

中国古文理论总结与转型——姚鼐文论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8909 中国古文理论的总结与转型 ——姚鼐文论研究 文艺学专业 研究生李莲指导教师 李凯 中国古代文论向近现代的转型,与中国社会从古代走向近现代的历史进程 相伴。就其转型根源的探求,研究者的目光多集中于鸦片战争和西学东渐等外 部因素上。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古代文论的转型,其理论自身有无转 型的因素?绵延不断的桐城派为何在新文化运动中无招架之力?被毁于~旦是 否都应归罪于桐城后学?本文力图从集大成者姚鼐的文论中,通过其总结形态 的特征的研究,来窥视其转型的基因,从而探寻文学自身内在的演化规律。 “义理、考据、文章”的提出,是姚鼐以文章家的敏锐眼光、学者兼收并 蓄的气魄,从时空的纵向和横向思考而形成的古代文论的全面总结。他较好地 处理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并使理学、考据学、文章学在古代文论的大构架中 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也是姚鼐古文理论的重要内容。 精粗相偕的关系表现为由实到虚、由表及里,终为体味文外之味,形成了系统 的鉴赏方法。他将刘大檄的“因声求气”之法具体为因声之高下急徐以求作者 之气,将读者作为重要因素纳入鉴赏范围,形成作家、作品、读者的鉴赏体系, 并提出道与艺合、文质相偕,将古文理论纳入传统的哲学思考,形成包含宇宙 生命体悟的具有本体论意味的审美体系。将网Ⅱ柔鲜明地作为古文中两种美的境 界的标志,姚鼐是首创。在强调二者结合的基础上,他认为应有所偏胜,而偏 胜正体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正由于不同的创作个性,才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 风格。 作为古文理论,三者并立的总纲将文学地位大大提高的同时,居于首位的 义理又使文论从美学领域大大倒退了一步,这一文论在实践中遭遇的尴尬,说 明其理论本身孕育着转型的基因。同时,姚鼐文论以“文章”为核心,关注桐 城家法太多,因时而变不够,当“法”导致繁琐定势成为戒律而失去创造力时, 转型就不可避免了。 我们还应看到,姚鼐文论体现着对和谐的审美理想境界追求的同时,也表 现出崇儒的民族思维定势,这种承载着沉重历史积淀的文论话语体系,必将受 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话语及异质文化的挑战,迫使其全面转型。在全球化进程 到来的今天,对其转型给我们带来的探求,如何从文论内部着眼,加强对审美 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如何面对遗产,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关键词:姚鼐文论兼容转型建构 and TheConclusion Chinese TFansformationof Ancient Theories Literary ——ResearchonYao nai’s theories literary Science of Literature theCandidate:LiLianthe Kai Supervisor:Li Withthe of historicalcourseChinese intomodemtimesfrom societygoing ancient modelofitsancient time

文档评论(0)

ww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