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及其《杜诗说》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j 内容摘要 黄生(1622—1696)是明末清初徽州学人的典型代表,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 文化遗产,在文化学术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良苦的用心、 执著的精神令人钦佩感叹;其诗文集等著作是徽州典籍文献的典型个案,从中可 以窥见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状况;其《杜诗说》研究范式别具一格,为历代 学者所推崇,在杜诗研究史上承前启后、影响深远。 本文拟进一步发掘材料,力求从第一手材料出发,尽可能利用现有成果,知 人论世,于黄生的家世、生平、交游、著述等方面详加考索,并以此构成本文的 上编。下编,则以《杜诗说》为个案,将其置于徽州地域文化的视野中加以审视, 把黄生对杜诗的选评与其诗学理论结合起来探讨,并从杜诗学发展史的向度考察 《杜诗说》。 上编共分三章。第一章“家世、生平考索”是在前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 步予以补充,重在探讨家族传统、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对黄生学术思想形成的作 用。第一节“家世”主要说明,正是徽州这一方土地的滋养、理学传统的熏染、 家族世风的影响,才成就了这样一位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学者、 诗人、艺术家——黄生;第二节“生平”主要是从一些原始资料入手,对黄生的 生平行状作大致的综合考察,并根据现有资料,将黄生的一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扬州讲学时期、北京幕府时期、乡居著述时期。 黄生一生交游十分广泛,他所交往的人物对其性格的形成及文化学术成就的 取得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关黄生的交游情况,学界关注不多。故本文上编第二章 “交游考论”尽可能地引用排列材料,力求其详,对与黄生关系密切、影响较大 的人物,尽量予以考订。 黄生一生著作等身,著述范围遍及经史子集。本文上编第三章“著述考略” 将其著作略加介绍,叙录版本、馆藏、著录、存佚情况等,并适当摘录黄生著作 的有关序言。 本文下编主要是集中考察黄生的《杜诗说》一书,共分三章。第四章“《杜 诗说》的产生及其阐释方法”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探讨《杜诗说》产生的时代 背景及学术思潮等,以期全面认识此书的价值,深入了解黄生的学术思想。同时, 还通过梳理黄生的诗学著作,分析其自身的文学观念,并探讨这些观念对《杜诗 说》一书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徽州历史上曾兴起一股注杜评杜的风气,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徽州学人注杜的 传统。黄生《杜诗说》的形成即受到了徽地注杜风气的影响。本章第二节“《杜 诗说》与徽州注杜传统”对徽州学人注杜的传统及对《杜诗说》的影响进行了考 察。 黄生《杜诗说》一书一方面对宋代杜诗学只注重梳理杜诗字句典故而忽视阐 释整体诗意的弊端予以大力批判,另一方面,对钱注杜诗的研究成果予以合理扬 弃。本章第三节“《杜诗说》对宋代杜诗学及钱注杜诗的反思”集中论述这方面 的内容。 黄生的《杜诗说》在疏通厘清杜诗字、句、章法的基础上,采取了“以意逆 志”与“知人论世”相结合的阐释方法。本章第四节“‘以意逆志’的阐释方法” 对此予以说明。 第五章“《杜诗说》的历史影响”是将《杜诗说》置于杜诗学史中加以考察, 分析其对“杜诗学”的影响与推动。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为“《杜诗说》与《杜 诗提要》之互渗”:吴瞻泰《杜诗提要》评杜注杜的旨趣方法深受黄生《杜诗说》 的影响,于《杜诗说》多有征引;黄生《杜诗说》对于吴瞻泰关于杜诗的评论, 亦有借鉴。可以说,二书是彼此渗透,相互发明。本节对此加以分析,以探究二 人注杜的特色。第二节为“《杜诗说》于《苦竹轩杜诗评律》之影响”。黄生研杜 方法及观念对洪仲产生了一定影响。洪仲在《苦竹轩杜诗评律》中多次提及黄生 的说法。在研杜方法及观点上,洪仲与黄生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在某些具体 问题上,黄生的看法与洪仲也不尽相同。本节对以上内容予以分析总结。第三节 为“《杜诗详注》征引《杜诗说》之检视”。仇兆鳌《杜诗详注》一书对黄生《杜 诗说》的征引也有三百条之多。本节较为全面地检视了仇氏对黄生《杜诗说》关 注较多的地方,分析了《杜诗说》对仇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仇氏注 杜的特点及其突破之处。 黄生《杜诗说》对当代杜诗学的构建极富启示意义。下编第六章“《杜诗说》 II 于当代杜诗研究之启示”对此予以总结。黄生《杜诗说》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 思维方式和治学途径,跨越时空,对当代杜诗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文档评论(0)

wwqq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