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的捕蛇者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3课《捕蛇者说》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柳宗元。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 2. 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在熟悉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1.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 2. 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文中“而”等虚词的用法和含义。 2. 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毒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提起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恐怖”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那你们想知道天天面对这种毒蛇,而且以捕蛇作为自己职业的人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千多年前永州人的捕蛇的奇特生活。(通过学生对毒蛇的认识,引导他们体会捕蛇者的艰辛,一方面能使学生对主题有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介绍作者及“说”这种文体。 请同学们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强调重点内容。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做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但这次革新很快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他擅长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我们曾经学习过《马说》。这种文体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涵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涵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这些特点。 三、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1. 教师范读。 2. 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正字。 啮( ) 腊( ) 挛( ) ( ) 瘘( ) 疠( ) 当( )其租入 嗣( ) 几()死者数( ) 矣 莅( ) 蹙( ) 殚( ) 踣( ) 曩( ) 隳( ) 恂( ) 缶( ) 谨食( )之 熙( ) 以俟( ) 夫( ) 3. 请三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读前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读毕,酌情讲评。 四、疏通文义。 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含义理解不清楚的词句;也可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实词。 2.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3. 教师强调重点实词。 (1)腊:干肉,这里是指把肉晾干。 (2)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3)若:你。 (4)毒:怨恨。 (5)悲:怜悯。 (6)涕:眼泪。 (7)生:使动用法,使……活。 (8)病:苦。 (9)是:这。 (10)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互文,义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 (11)安:怎么,哪里。 (12)夫( ):指示代词,那。 (13)观:考察。 (14)人风:民风,民情。 4. 分组请同学串译文章,再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一、朗读导入。 1. 齐读全文。 2. 提问背诵第3、4自然段。 二、讲解新课。 1. 分析课文,齐读文章,请几位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分为三部分,第1 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交代了捕蛇的缘由。第2、3自然段,通过与蒋氏的对话揭示赋敛之毒有甚于捕蛇。第4 自然段为第三部分,点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照“缘起——访查——询问——抒发情感”的顺序来写的。 3.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情,主要写的是哪件? 明确:共写了两件。即捕蛇的危险和赋敛的毒害,以后者为主。 4.从作者叙述的这个故事中,你认为捕蛇者蒋氏是“幸”还是“不幸”呢?结合原文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明确:学生的发言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蛇的毒性之大,使蒋氏祖父和父亲都因捕蛇而死,可见捕蛇者是“不幸”的。(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2)然而他与乡邻们相比却又是大“幸”了。 对比内容 乡邻 捕蛇者 三世居是乡 非死而徙尔 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 弛然而卧 不得宁焉 危险的情况 旦旦有是哉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3)他们其实都是不幸的,最后都难免一死。 作者通过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烘托了文章的主旨,凸显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5. 由此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状? 明确:社会黑暗、赋税沉重、民不聊生。 6. 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 明确:这篇“说”通过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求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