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七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演变与近代化的进程 模拟训练1(含详解).docVIP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七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演变与近代化的进程 模拟训练1(含详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演变与近代化的进程模拟训练(含详解)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在广州顺德县出现“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传入中国 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倾销 D.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彻底破产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所产生的影响。“女工几停其半”反映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导致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B 2.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 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 解析:洋务企业、外资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分布在通商口岸,苏州、重庆、沙市开放为通商口岸发生在甲午战后,应排除。 答案:C 3.(精选考题·厦门模拟)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 工农业总 产值 工业总产值 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 总产值中的% 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1920 219.03 10.66 43.17 53.83 19.8 80.2 4.9 19.7 1936 306.12 33.19 73.71 106.89 31.0 69.0 10.8 24.1 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有所发展 ②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 ③手工业在近代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④列强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可用排除法,②不符合史实,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曲折发展,④错误。 答案:A 4.(精选考题·北京模拟)1931年,宋裴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逐渐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  ) A.“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 B.外国洋货价钱太贵 C.“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 D.外国洋货质量太差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B、D两项不符合实际,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5.孙中山说:“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这说明(  ) A.清政府对中国经济近代化没有产生任何积极影响 B.中华民国的成立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资产阶级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工商业的热情高涨 解析:A项明显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选D项。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清内阁学士梅启照说:“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极力讲求;武备亦无足取法,惟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材料2:光绪元年(1875年)福建按察使郭嵩焘在《条议海防事宜》中说:“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强,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所谓其本末遑而姑务其末者。” 材料3:1875年,刘锡鸿就洋务运动致书李鸿章说:“迩来帑藏竭于上,民财殚于下;惟各省局卡官吏顿成富豪者甚多,则诸所作为无益实用可想。将来恃以御敌,决必大误机宜,尔时图官得官,图利得利者多饱飏去矣。” 注:以上材料均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材料1反映了作者的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观点的原因。 (2)材料2的主张和材料1相比有什么不同?其出现的原因何在? (3)对材料3的观点,你有何认识?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的原因应从封建官僚的阶级立场出发进行分析。第(2)问的原因应结合当时的经济和阶级状况进行分析。第(3)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观点: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原因:思想守旧,盲目自大;维护封建制度,抵制西方近代文明。 (2)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原因: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兴办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改变现状,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观点:认为洋务派的活动没有实效,不能抵御外来侵略。 认识:第一种,观点符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