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6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教案 新人教版.docVIP

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6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教案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①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 ②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教学难点 郑和成功下西洋、戚继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从上节课开始我们进入了明朝历史的学习,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及“君主集权的加强”。那么在这一时期中外关系怎样呢?应当说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激烈的冲突。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6课,作一番详细的了解。 ? (二)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1、教师:首先我来考考同学们是否关心时事。多媒体展示:我这里有同一艘帆船的一组图片,仔细观察,认识这艘单桅帆船吗?它的名字叫什么? ? 学生:凤凰号。 ? 老师:凤凰号帆船,隶属于香港凤凰卫视。在2004年8月8日,凤凰号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探访亚非多国。同学们知道它这次航行的目的何在? ? 学生: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 教师:的确这次航行被称为“跨越四海的访问”,就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探寻郑和的足迹。 ?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对郑和作大致了解,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 明成祖为什么会将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 ? ? 学生回答要点: ①个人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 ②家庭的影响,有丰富的航海知识经验; ③人生经历,对朱棣忠诚; ④宗教信仰,原信伊斯兰教,后改信佛教,有利于与亚非的伊斯兰教和佛教国家交往。 ? 教师: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明成祖才会把下西洋的重任托付给郑和。那么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怎样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活动详细了解。 ? 2、小组活动:“探寻郑和的足迹”(结合多媒体课件) ? 活动前明确,明代的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 教师:文莱是东南亚一个小岛,却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我国古代将文莱以西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以东称为东洋。 ? (出示课件,明确文莱具体地理位置) ? ①将书本“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补充完整。 红笔:标出①亚洲、②非洲 蓝笔:标出①印度、②伊朗、③阿拉伯半岛 铅笔:标出①印度洋、②波斯湾、③孟加拉湾、④阿拉伯海、⑤红海 (出示课件校对) ? ②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阅读书本P95—96部分。并在路线图中圈出郑和船队途经的重要地区、城市。阅读完毕后填写郑和下西洋情况表。 ? ③请一位同学演示课件,带领同学们一同探寻郑和的足迹。 (讲述过程中注意:时间、出发地、途经今天哪些重要地区、国家、城市?穿越哪些重要海峡、港湾?最远到达哪里?) ? ? ④郑和船队在各国受到怎样的接待? (出示1985年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 请同学仔细观察邮票,描述场景,猜想所到地区。 票2: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票3: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猜想交换什么物品? 票4: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 ? 教师:郑和所到之处,大都受到当地居民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使臣甚至国王搭乘他们的船只来中国访问。指导学生阅读96页相关内容。 ? 过渡: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代与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但是,这一时期不仅有中外间的友好交往,还有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 二、戚继光抗倭: 1、教师:什么人被叫作“倭寇”呢?是不是把所有日本人都叫作“倭寇”? ? 2、学生阅读书本回答:元未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 3、教师: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海防巩固,倭害不大。到了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驰,倭寇与当地奸商、海盗相勾结,烧杀抢掠,使当地百姓生命财产惨遭损害。地方政府无力还击。明朝政府派遣年轻将领戚继光前往浙东沿海抗倭。 ? 4、结合书本P96“动脑筋”思考,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的胜利? ? 回答要点: ①个人因素,军事韬略,指挥才能,高尚品德; ②军队纪律严明,战斗英勇; ③军民配合,同仇敌忾; ④“人心向背”,反侵略正义战争,符合人民利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5、谈起“戚家军”我们就想起“岳家军”。 谈起戚继光抗倭,我们想起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呢? ? 学生回答…… ? 6、教师:岳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集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