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隧道施工贯通控制测量与贯通误差剖析
李军安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分院 西安 710002)
摘要:本文以大坪隧道施工贯通控制测量的实施过程为例,从洞外平面和高程控制的建立、到洞内监测三维支导线的观测以及贯通后的实际贯通误差测定等进行综合剖析,提出贯通过程中应加强的质量控制问题。
关键词:隧道施工 贯通控制 实施 误差剖析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Control Survey And Through Error Analysis
Li Jun-an
(Shaanxi Provincial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Branch,Xian,7100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Daping tunnel construction through control measurement process as an example, from outside the plane and elevation control establishment, to the monito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traverse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and the actual error of determin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put forward through process should strengthen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Key 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Penetration Control,Implementation,Error Analysis
1 项目概述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黄三公路是连接三河口和黄金峡两大水利枢纽工程的主干交通要道,大坪隧道施工按期、准确贯通对黄三公路施工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隧道全长4.202km(进口桩号:K4+490,出口桩号K8+692),隧道进出口均位于秦岭腹地的峡谷内,,隧道最大埋深378米,施工分别从进出口两端相向开挖。建立洞内外平面和高程控制是施工贯通的基准,作为控制测量是保证隧道贯通质量的前提,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将直接影响隧道贯通质量。下面结合工程实际实施过程,对贯通精度进行剖析。
2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2.1平面控制网布设
在隧道进出口附近各布设一组GPS控制点,进口端GPS点编号:D4、D5、D6,出口端GPS点编号:D2、DG07、GPS59(后两点利用规划设计阶段已有控制点标石);网形如图1所示。
2.2 观测
2.2.1 采用六台Trimble 双频GPS接收机观测,仪器标称精度为±(5mm+1mm/km)。
2.2.2 GPS观测采用静态方式测量,观测时段数2个,观测时段的时间(min)大于90分钟,接收机连续、同步跟踪卫星数大于4,卫星高度角大于15°,PDOP值小于6。
2.2.3 因隧道进出口位于秦岭腹地峡谷,为了加强及验证GPS网的精度,采用TOPCON全站仪(GTS3002LN)按三等观测精度分别加测隧道进、出口处控制点的水平角及边长。
2.3 GPS数据处理
2.3.1 基线向量解算采用GPS后处理软件TGO,平差采用PowerADJ4.0软件。首先对GPS观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接着进行观测成果的检核,其重复观测边的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均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倍,但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偏大,故在数据处理时加入地面实测边长以加强网的精度。
2.3.2 在各项质量检核后,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
2.3.3 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3°分带)下以GPS59和DG07(GPS59和DG07为可研阶段测量时留设的GPS点)作为已知起算点进行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后控制网的最弱相邻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
2.3.4 以1954年北京坐标系约束平差后的DG07点坐标、DG07~D6的方位及全站仪观测的三等地面边长(以上边长均投影到隧道平均高程面680米)作为起算数据进行约束平差,作为隧道施工贯通平面控制基准。平差后控制网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614950〈规范1/70000〉,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6.4mm。平差后的坐标解算水平角,与隧道进出口的地面观测水平角进行对比检核,检核结果如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