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25589.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团队名称: 石阡尧上仡佬族文化村研究分析团队 成果名称: 旅游开发背景下尧上仡佬族传统节日的现状 调研地点: 贵州省 石阡县 尧上村 实践时间:2011年7月15——2011年7月30日 仡佬族传统节日在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发展现状究 ——以贵州省石阡县尧上村仡佬族为例 摘 要: 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在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了快速、蓬勃的发展,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风俗节日,大多聚居在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矿产资源稀缺,通过发展工业推动经济的前进不大可行,成本太高。旅游业属于无烟产业,西部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是一种稀缺的旅游资源,所以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旅游业就成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首选,很多地方政府已把其提到了战略支柱性产业的地位。由于先进规划理念和正确理论指导在某种程度上的缺位,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还基本上处于自发且混乱的状态,不仅引发了一些问题与矛盾,也使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而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石阡尧上村的旅游开发背景下仡佬族传统节日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浅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其值得借鉴的地方,希望能对该地区今后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旅游开发;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仡佬族 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广泛,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气候特征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劳作、生活方式及尚美习风,也绘制出了各民族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贵州石阡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在这里世居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是其三大聚居地之一。仡佬族,其族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濮(卜)人、僚人。据史书记载,早在殷商时期,濮人就已活动在西南、中南等广大地域。周武王伐纣,濮人与庸、蜀、羌等部族参加了牧野誓盟。[ 1 ]另载,濮人曾以丹砂向周王朝贡献。今天的湘、黔一带盛产砂,可见仡佬族的祖先已活动在此域。居住在贵州石阡的仡佬族人口有近10万。千百年来,经过不断迁徙与民族融合,仡佬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与生活民俗。 尧上仡佬族传统节日的介绍 尧上村是一个典型的仡佬族村寨,世居着2000多仡佬族村民。以下对该地区仡佬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和民俗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仡佬族敬雀节  仡佬“敬雀节”又叫“敬鹰节”,“敬雀节”活动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曾流行于石阡县共18个乡镇中的11个仡佬族侗族乡的仡佬山寨,凡仡佬家庭都有在家过此节的习惯。现在最为典型和保留完整的要属石阡县的尧上仡佬族民族村寨,敬雀节以十二生肖为准,每十二年(鸡年)为一大祭,大祭以村寨或同姓家族为单位举行,请上佛家、道家班子或戏班来祭祀娱神,开展敬雀节祭祀活动。其余年岁为小祭,其中小祭由各家各户举行。 (二)仡佬毛龙   “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石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境内现有汉、仡佬、侗、苗、土家等13个民族,仡佬族为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古代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表现出特有的开放心理。“仡佬毛龙”正是植根于这样一种文化生态环境之中。 龙神崇拜是“仡佬毛龙”的核心。毛龙形如蛇,尾似鱼。毛龙龙体的编扎十分讲究,首先以粗长的竹篾数片扎紧为龙脊,再用竹篾缠以剪成鞭炮形的有色纸,俗称“火草杆”,将火草杆两端扎在龙脊上,形成一个个环行圈。整条毛龙要用四、五百根火草杆扎成,看上去满身是毛,因而得名。 关于“仡佬毛龙”的起源及源流无明确历史记载。有学者推测,毛龙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据《石阡县志》记载:“(龙)灯从唐代起”,仡佬族民间亦流传有“唐魏征梦斩金骨老龙之子”的故事,故可推测:“仡佬毛龙”可追随到盛唐时期。根据民国《石阡县志》记载:清末至解放前夕,“仡佬毛龙”盛行于全县各民族村寨之中。现在石阡县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在县城组织举办全县毛龙灯会表演,让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展现出来。 (三)仡佬蹦蹦鼓具备世界唯一性   无论音乐还是服饰,无论舞美还是道具,无论历史传说还是表现内容,来自铜仁地区石阡县的《仡佬蹦蹦鼓》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仡佬蹦蹦鼓》获得了98.456的高分。 “第一次看到用棕树干抠空了也可以做打击乐器,而且居然发出那么美妙的声音!”第二现场的点评嘉宾、著名舞蹈艺术家潘志涛和刀美兰在点评这个节目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决赛舞台上,24名身着仡佬族服饰的男女手拿鼓棒,在仡佬族民歌《大田栽秧》声中,时而翩翩起舞,时而敲起欢快的鼓点。让人新奇的是那用木架支撑、长长地排成一排的6个“蹦蹦鼓”外型独特,响声尤其清脆。这些男女,男生头帕上都插着一个用紫色的布做成的“葫芦”,而女生头上则别着用银铂做成的“老鹰”。 据介绍,石阡仡佬族村寨中有

文档评论(0)

liziyun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