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教 案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钭晓东、肖磊、欧阳恩钱、刘芳雄、胡剑波、毛毅坚、何平、谢丽珍
2009年1月28日
第一部分 教学大纲说明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是,在法学学科中的地位重要。通过,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学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前设课程课程。教材教材:课时分配及说明本课程设置在法学专业第学期,每周学时,总计划学时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学时学时学时境法的学时学时学时学时学时学时学时学时学时学时学时学时 在考核方法上将采用“闭卷笔试+实践问题分析及研究能力测试”的“双轨测试法”,“实践能力测试”分数比值占60%(包括环境公益行动、环境行政听证程序、案例分析对抗赛等实践课活动的参与情况),闭卷笔试分数占40%,更注重实践问题分析及课题研究能力的测试与考核。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环境科学环境法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法学会理事、浙江省环境法学会副会长 必要的说明
1、课程性质与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高等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环境法制观念;熟悉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国际环境法规范,以及各类规范的相互联系,提高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的能力;加强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相关法律部门实体法、程序法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正确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目的的实现;提高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能力,以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产生、发展,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2)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问题。
(3)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4)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以及环境标准制度。
(5)了解与掌握国家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概念、历史发展、原则、范围和管理机构。
(6)了解和掌握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概况,掌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7)了解我国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概况,掌握我国土地资源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资源保护法、草原资源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矿产资源保护法、渔业资源保护法、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
(8)了解并掌握国际环境法的概念、渊源、历史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法的主体和客体、基本原则、国际环境责任、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
(9)了解并掌握大气层和外层空间环境保护,国际水道保护、有害废物和核能国际管制、陆地和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的国际立法。
3、实践环节
在理论教学中,结合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对有关案件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可组织学生到环保局、法院等机构实习和参观。
4、教学方式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以课堂教学为主,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教学。
5、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之前应安排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作为其基础。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密切相关的环境科学基本知识,以便于为学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打下相关知识基础。
教学重点:环境与资源的概念、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本章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是环境与资源;第二是环境与资源问题;第三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本章的学习要求,通过学习能够了解一些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为学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奠定基础。
具体内容: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作用于一个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对象的环境——人类环境,人类环境这一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正式提出来的,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物质因素的综合体。
(二)环境的分类
1、根据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为标准,可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环境生物社会的自然界。人为环境是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
2、根据人类的视野或人类活动所及的空间范围,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许多层次,如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地面环境,地质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宇宙环境等;根据人类环境的国界性,可分为国内环境,国际环境,区际环境等。
二、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一)资源的概念
一般来说,资源是指对人有用或有使用价值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docx VIP
- 河南省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docx VIP
- 成都鲜生活冷链物流配送优化与风险控制.docx VIP
- 棱镜中文翻译sunny.pdf VIP
-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及答案.pdf VIP
- 计算机Excel习题及答案.doc VIP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 JBT 10215-2020 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pdf VIP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分析.pptx VIP
- 学校食堂蔬菜采购项目投标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