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浅析
(河西学院 文学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 摘要: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卓越之才,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他生活在混战分裂的唐代中期,怀才不遇,抑郁早逝。他憎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和幸福。他的诗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马是二十三首》生动记录了诗人的用世热情、悲惨遭遇和悲剧性的生命体验。在艺术上,《马诗二十三首》力求新奇诡异、寄托寓意、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巧夺天工的构思、瑰丽多姿的语言来描述他马的世界。
关键词:李贺; 马诗; 艺术特色
李贺是中唐一位极具创作个性的诗人。作为中唐声名卓著的诗人,可谓“诗歌天才与病态,畸零儿的结合。” 在自己短短二十七年的生命旅程中,用才华横溢的诗笔,构筑了一个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相貌的丑陋让他内心非常自卑,身体的瘦弱又使他敏感多哀,然而超群的诗才却又让他恃才傲物。他的才华深得韩愈,皇甫湜的欣赏和喜爱。虽然他生活艰苦,体质虚弱,但他在心志上却是高昂的,他深信凭一己之才可以在科举仕途上获得成功,从而重振家业。早慧让他声名鹊起,赢得称赏的同时也招致了嫉妒,它彻底封阻了李贺科举仕途的机会,也完全破灭了李贺中兴家道的希望。所有的希望和梦想犹如美丽的肥皂泡的破灭,残剩的只有懊恼,郁闷以及精神之柱的崩塌。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对下层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的方式,寄意于“隐喻”,借咏物以喻自己的才华和不幸的遭际。清代诗评家王琦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当时所闻所见中各有所比。言马者,而意初不在马矣!”《马诗二十三首》明说马,暗喻人,马是诗人命运的化身和人格心灵的寄托,生动记录了诗人的用世热情,凄惨遭遇和悲剧性的生命体验。通过对《马诗二十三首》的解读,可以看出《马诗二十三首》表现了作者以下四类思想感情:
一、以马喻己贵质高才及不幸遭遇
李贺才华横溢,皇族出身再加上他出众的诗才,使得诗人相信自己是“龙材”、“非凡马”。像中国古代所有儒家文化传统培育出来的仕人一样,李贺也将“修齐治平”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他对自己充满自信,甚至自负,对自己的理想事业充满了高度的热情,他深切的渴望建功立业。《马诗二十三首》组诗中作者多写良马宝马的形象可谓是李贺的象征。马诗(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这首诗借骏马外形的瘦古寒峭,敲之犹带铜声,含蓄委婉的表达了诗人自己秉承美质,气骨刚坚不凡。马诗(其六):“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二、以马喻知己不遇、壮志难伸
史书和传记中对英雄和骏马的记载较多,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增色。英雄因得骏马驰骋战场,展现矫健风采,更增其英雄气概;骏马因有英雄赏识方能尽其情展其才,美名流传。骏马英雄也就成为人们津津乐道、传唱不息的主题,骏马伴英雄,英雄骑骏马成为和谐搭配的经典画面。而《马诗二十三首》中的良马大多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它们空有绝世的资质却没有展示才干实现梦想的机缘。诗人借马喻自己知己不遇,借良马的困顿淹蹇来表现诗人的怀才不遇壮志难伸。《马诗二十三首》其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骐驎。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三、借前代人、马、事,婉讽当朝群臣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社会各种矛盾都充分暴露,危机四伏。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统治阶级荒淫无度、奢侈、妄求长生。现实迫使诗人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反应,并刺激他努力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来挽救危急中的国家,但他涉世未深,单纯天真的想法虽但没有挽救国家,重振李唐天下,反搭上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诗人不能自言自己的不平遭际,更不能讽刺朝政,只能采用“隐喻”的手法,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感讽。《马诗二十三首》中相当数量的诗中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奢侈,谴责他们不察贤良,宠幸小人,而有志之士壮志难酬。马诗(其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四、以马的疲弱、老羸示自己的生命情结 对于李贺而言,他所承受得心理负担远远超过常人,他虽有皇室宗孙的名义,却潦倒终身,名实脱节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障碍,而用世理想的一次次落空使他“一心愁谢如枯兰”,而始终伴随着他的还有疾病的困扰,年纪轻轻而鬓发斑白,疾病和早衰的阴影沉甸甸的挤压着他的心灵,折磨了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