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的抗叶锈性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微卫星标记.pdf

波斯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的抗叶锈性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微卫星标记.pdf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由小麦叶锈菌俨∽曲妇触耙如口)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适宜范围 广,发生区域大,严重发生时可造成5%一15%甚至更高的产量损失。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减轻 叶锈病危害的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而要充分利用对叶锈病的遗传抗性,则必须首先要了 解和掌握主要抗源材料和推广品种中的抗性基因。因此深入研究小麦抗叶锈性遗传,持续不断地 研究发现和标记小麦抗叶锈病新基因对于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二倍体粗山羊草(叻)与四倍体波斯小麦(从BB)合成的双二倍体Am3、Am4 体,利用叶锈菌生理小种DHD对群体进行抗叶锈病基因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Am3对叶锈 菌生理小种DHD的抗性系由l对隐性基因控制;Am4中由于存在来自DD染色体组的抑制作用, 其对叶锈茵生理小种D皿的抗病基因被抻制了。 利用SsR引物对双二倍体小麦Am3中携带的位于A、B染色体组上的抗叶锈病基因进行分 引物可在抗感亲本和抗感池之间稳定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利用该引物对Am3x铭贤169的 F2群体进行遗传连锁检验,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WMC418与抗叶锈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 14d幢。根据微卫星图谱,确定该抗叶锈病基因位于3B染色体长臂上。该基因与在3B染色体上 已命名的工,27所在位置不同.其基因作用方式也不同。因此,双二倍体小麦Am3携带的隐性抗 叶锈病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抗病基因.暂定名为上rP受 关键词波斯小麦,双二倍体,小麦叶锈菌,抗病基因,微卫星标记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小麦叶锈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由小麦叶锈蓖(P睇c抽由州咖西呻引起的小麦【刚肛翻州口酬1.1删)升锈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 害之一,几乎在所有的小麦种植区均可发生.也是影响我国小麦高产的一个主要因素。小麦叶锈 病菌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适生范围广,病害筮生区域大.可在全世界不同的小麦种植区发生. 短期内可造成大面积流行.叶锈病严重发生时可造成5%~15%甚至更高的产量损失f‰lm盯. 1996)。利用抗叶锈品种是减轻叶锈病危害的最经济、有效、快捷的方法。要充分利用对叶锈菌的 遗传执性.则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常用亲本种质和推广品种中的抗性基园,并将不同的抗性基嗣 组成抗性基因库,从而避免古有单一抗源的品种大面积推广,导致抗病性丧失,造成生产损失。 因此深^研究小麦抗叶锈性遗传,持续不断地研究发现和标记小麦抗叶锈病新基因对于抗病育种 和病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I小麦抗叶锈基因的定名、染色体定位及其特性 Fl叫的基因对基因假说为小麦育种科学家和植保工作者从事抗病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到目前为止.墨际上已发现近90个抗叶锈基因其中正式定名的有56个,井已被定位在小麦 特定染色体上。 一个对叶锈病有抗性的显性基因,并对它们进行了定位。1946年A嘴卿us首先根据基因对基因假 说,以锈菌毒性基困(或毒性组合)为标记,将上述三个小麦品种的不同抗性基因命名为工一、删、 等位基因,并定名为三灯。、厶∥和三坩。。在命名方法改变后,这些基因易名为二门“厶口6、£r知 全显性基因,且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与厶,等位的抗性基因有工dh和上心螗,其中£订妇是一 温敏型的抗性基因,其抗性谱比们宽.是个比较有用的抗性基因。工一至工坩发现于育种系 工m厶2口、工力c、工一乳D,,、删D和上r拈中的一个或两个起着复合作用。至今尚未培育出单基 因系。工一D来源于【脯,位于1As上.该基因单独存在时并不表现很高的抗性,但与其它抗性基 因复合存在对则表现出较高的抗性。三r门来自于Husg耻,是solim蜘等于1963年命名的,并于 19“年定位于染色体2A上。该基因是温敏型抗性基因,低温时表现出很强的抗性,同时,遗传 1964年定位于染色体2A上。该基因是温敏型抗性基因.低温时表现出很强的抗性,同对,遗传 中田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背景对该基因的表达影响较大。删2为成株抗性基因,来自于融衲腿船,位于4BS染色体,与 上垃乃表现的成株抗性十分相似。厶订是来自于Fr加h哪的一个成株抗性基因,于1966年被发现 做成株抗性基因,但其抗性在成株期之前就已经表达。在苗期测定时,较高的温度利于抗性充分 表达。该基因在世界分布十分广泛,与其它抗病基因的复合存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1967年 —35 cM,与剐7的遗传距离为19cM。工订和来源于Y时瑚”∞姗∞小麦并通过杂交将之转入面

文档评论(0)

tkhy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