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流行病学.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全国梅毒疫情 梅毒疫情继续上升,但增幅减缓。 全国报告429,677例,死亡92例,报告发病率32.04/10万,居乙类传染病第3位。 报病数较上年增长11.41%。 一期与二期梅毒:增幅6.25%。 隐性梅毒:增幅最大为15.94%;在全部梅毒病例中所占比例54.17%。对全部梅毒疫情增长贡献达72.76%。 胎传梅毒:13,294例,增长9.27%,发病率79.12/10万活产数。 梅毒疫情解读 梅毒疫情仍然呈上升趋势: 近年全国性病报告系统没有重大结构性调整,相对稳定,可反映变化趋势。 一期与二期梅毒增长,可更客观反映梅毒发病的增长: 一期与二期梅毒的病例报病主要来自皮肤性病科室;一期与二期梅毒的病例报告与扩大检测无关 隐性梅毒较大幅度增长,反映检测覆盖面的扩大: 隐性梅毒无症状,需要依靠血清检测才能发现;病例报告主要来自非皮肤性病科室报告,包括对术前病人、住院病人、孕产妇等的梅毒血清检测。 梅毒与淋病疫情的“剪刀差”现象: 梅毒的病程与传染期长,传播概率大。检测方便可及,灵敏度与特异度很好。治疗一般使用长效青霉素。加强监测与检测,特别需要规范医疗行为,减少漏报,误报与重报。 分类 梅毒感染 HIV感染 调查人数 % 调查人数 % A类场所 2179 3.4 2183 0.05 B类场所 2808 5.6 2797 0.18 C类场所 1295 12.8 1302 1.08 合 计 6282 6.3 6282 0.32 趋势?2 P0.001 P0.001 * A类场所:卡拉OK酒吧、舞厅、茶吧、星级宾馆 B类场所:发廊、按摩房、美容房、洗头房、足疗房、路边酒店等 C类场所:站街女、出租屋、工棚女 不同场所FSW危险性不同 数据来源:十一五重大专项《防治性病对预防艾滋病作用的研究》 新报告HIV/AIDS增长情况 从2008-2011年新报告疫情来看,平均增长速度大于20%的有: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海南、重庆、陕西、青海、宁夏等省。 从疫情绝对数的增长来看,广西、四川、重庆、江苏、浙江、云南是增加幅度较大的,河南和新疆是呈下降趋势 综上,关键问题 艾滋病病人晚发现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40%-50% 死亡报告数逐年增加;死亡病例中接受ART治疗比例较低,维持在20-25%之间; 报告HIV的平均增长速度较高的省均为中低流行程度地区,当引起重视; 报告病例中,学生、老年人构成比增加,儿童构成比略降; 报告病例中,样本来源为羁押人员构成比减少,但是来自VCT、医疗机构的构成比增加,两者合计约占60%以上; 建议 加强艾滋病防治策略、措施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提高感染者的早发现、在报告; 加大感染者随访管理力度,加强对感染者病程进展的监控,尽早发现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相关死亡; 扩大艾滋病防治工作覆盖面,加强中、低流行省份的艾防工作; 在关注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同时,加大对儿童、学生、老年人、孕产妇、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关注,并制定具体的防治策略、措施; 加强多部门沟通、合作,强化公安/司法、医疗机构、学校等的防艾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全社会的防艾使命感; Thank you * * * * 累计报告感染者/病人2万人以上6个省份: 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广东,占全国的79% 累计报告病人超过3,000人的8个省份: 河南、云南、广西、广东、新疆、安徽、四川和湖北,占全国的80%。 2009年新报告HIV/AIDS超过3000人以上6个省份: 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新疆、河南,占全国的74%。 * * * * * * * * 2008-2011年当年报告艾滋病 相关死亡人数比较 2005-2011年暗娼人群使用安全套比例变化趋势 中国HIV/AIDS热点分布图(2003-09年) 我国城乡地区HIV/AIDS报告数 (2000年-2009年) 中国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B E A A B B E E C C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E B B B C B B E E E Lasa Ha Erbin Shen Yang Chang Chun Huhehaote Beijing Tian Jing Xi Ning Shi Jiazhuang Tai Yuan Yin Chuan Lan Zhou Xi an He Fei Zheng Zhou Ji Nan B Nan Jing Shang Hai Nan Chang Wu Han Hang Zhou Chang Sha Fu Zhou Guang Zhou Nan Ning Gui Yang Hai Kou Kun Ming Ch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