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摘要
我国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并逐渐形成了以下刑
事诉讼目的理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辩证统一论、刑事诉讼目的层次论、自由
与安全论、消解冲突说及刑事诉讼内外目的论。但笔者认为这些理论都或多或少
存在瑕疵。笔者试图沿着刑事诉讼模式发展历史,将刑事诉讼目的归结为纠纷解
决、社会控制及规范权力。
刑事诉讼法修改迫在眉睫,究竟应以何种诉讼模式为蓝本来设计我国的刑事
诉讼法,成为了学界和实务界争论的中心。通说认为,刑事诉讼目的决定刑事诉
讼模式,判断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应遵循何种诉讼模式,首先应明确刑事诉讼目
的。笔者提倡在“纠纷解决、社会控制、规范权力”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前提下,
以“规范权力”为中心,设计我国刑事诉讼法。
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利益博弈的时代。在体制变革、社
会转型的时期,社会中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处于非均衡状态,利益冲突增多,
群体性事件频发,司法腐败严重,行政权力、司法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关系日益
紧张。国家试图通过加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权力来压制社会矛盾、维持社会
稳定的做法不见成效,反而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在此情形下,维持社会稳定的
思维必须转换角度,应该加强权力控制,保护公民权利,缓解公权力与公民权利
之间的紧张态势。以“规范权力为中心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流诉讼模式,即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和职权主义诉讼模
式,都是以社会控制和规范权力为刑事诉讼目的,但相比之下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更追求社会控制,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更注重对权力的规范。以“规范权力
为中心设计刑事诉讼法,就应该沿着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吸收、借鉴当事人主
义诉讼模式下的相关制度,修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
关键词g刑事诉讼目的社会控制权力规范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
中图分类号:D926
Abstract
in
The ofthecriminal the1
studiesof 990’S,and
purpose procedurebegan gradually
theoriesareformed the ofcriminal includethe
regardingpurpose procedure,which
dialectical of crimeandthe ofhuman level
unitytheorypunish protection fights,the
criminal ofthefreedomand
forthe of theory security,
theory purpose procedure,the
andoutside criminal
thedoctrineof inside of
collision,the theory
dispelling
have
in or ofthosetheoriessomedefects.
myopinion,moreless,all
procedure.But
of crimin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