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类型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pdfVIP

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类型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3 年12 月第7 卷第23 期 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December 1,2013,Vol.7,No.23 ·10519 · ·临床论著· MRI 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类型 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罗南 刘一 范占明 【摘要】 目的 应用3.0 T MRI 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成分,并据此对斑块进行分型;探讨斑块 成分、类型与临床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评价应用高场强MR 对斑块进行早期诊断的预警作用。 方法 对 108 例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施行颈动脉斑块的MRI 检查。颈动脉MR 检查 使用Philips 或GE 3.0 T MR 扫描仪,线圈选用颈动脉专用8 通道表面线圈,扫描序列包括3D TOF、T1WI 、 T2WI 、PDWI 、MP-RAGE 及CE-T1WI 。FOV 14 cm,TOF 及MP-RAGE 序列扫描层厚2 mm ,间隔-1 mm, 余各序列扫描层厚2 mm,间隔0 。对颈动脉分叉前后管腔的狭窄程度、斑块的成分(有无出血、钙化、疏 松间质)、纤维帽的状况(厚、薄、破溃)等情况做出判断,依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 分型标准对每 支血管的斑块进行分型。将入组血管按照颈动脉供血区相应脑缺血性症状的有无分为有症状组及无症状组 两组,用独立t 检验比较两组血管在狭窄程度上的差异;用卡方检验评估两组血管斑块内出现出血、钙化、 疏松间质及纤维帽破溃的情况差异,判断斑块类型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狭窄程度、纤 维帽破溃、斑块内出血、钙化及疏松间质对临床症状的影响度强弱。结果 108 例患者中,共发现有斑块血 管 198 支:有症状组血管共计64 支;无症状组血管共有 134 支,其中3 支血管因MRI 检查前已施行支架 置入术不予入组,故无症状组血管共计 131 支。两组血管在管腔狭窄程度、纤维帽的完整性和斑块是否有 出血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1 或P <0.05 ),而在斑块钙化、疏松间质的出现率上则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在有症状组血管中,斑块类型比较密集,Ⅵ型斑块所占比例最大(7 1.8% ),而在无症状组, Ⅵ型与Ⅳ~Ⅴ型均较多 (分别为44.7%和30.4% );将两组中斑块类型粗略分为Ⅵ型与非Ⅵ型斑块,显示Ⅵ 型斑块所占比例在有症状组更显著 (P <0.01 )。在血管狭窄度、纤维帽破溃、斑块有出血、钙化及疏松间 质这 5 个因素中,纤维帽是否有破溃与临床症状的关联程度最大,其次为管腔狭窄度的高低,而斑块内出 血及疏松间质的有无对临床症状影响较弱,斑块内钙化则与临床症状的发生无关。结论 有症状组与无症 状组颈动脉斑块的MRI 形态学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斑块内成分的差异与临床症状的出现有明显相关性,其 与临床脑缺血性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依次为:斑块破溃、管腔狭窄程度提升、斑块内存在疏松间质、斑 块内有出血、斑块钙化;在斑块分型上,Ⅵ型代表了临床所谓的易损斑块,间接反映出斑块表面纤维帽破 溃和斑块出血与临床症状关系密切。提示通过MRI 检查分析斑块内成分来预测临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 生是可行的,将能为临床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预防卒中发生提供可靠信息。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磁共振成像 To evaluate the composition and typing of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que morphology and clinical symptoms LUO Nan, LIU Yi, FAN Zhan-ming.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Beijing Anzh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FAN Zhan-ming, Email: fanzm120@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plaque morphology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