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磷光测温技术的初步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机构.pdf

磷光测温技术的初步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机构.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飞等:磷光测温技术的初步实验研究  磷光测温技术的初步实验研究 李飞,余西龙,林鑫,张少华,张新宇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海淀区 100190 摘 要: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热防护研究,需要燃烧室内壁面温度分布的动态测量。传统热电偶等测温技术, 难以满足上述要求,需发展其他诊断手段。磷光测温技术是一种具有高测量精度的新型、半侵入式二维壁 温测量技术。以 ZnS:Ag 磷光粉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其在紫外激发(365nm)条件下的常温和变温光谱(300- 600K) 。光谱分析表明 458nm/497nm 强度比和两波段的绝对强度,均能用于温度诊断。利用中心波长为 458nm 和 497nm 的窄带滤光片、1X4 成像光纤和一台 CCD 组成初步磷光测温系统。在马弗炉中标定了磷光 强度、强度比(458/497) 的温度变化曲线(300-770K) 。最后开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捕捉金属壁面 温度分布的时间变化信息。完善磷光测温技术,将能够在超燃热防护研究和高焓风洞的模型表面测温方面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磷光测温技术,超燃冲压发动机,温度分布 化,这一方法多用于单点测量,二维测量时需 1.引 言 要超高速相机,成本极高。 超燃热防护研究对于表面测温提出了很高 国外对于磷光测温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 的需求。特别是针对燃烧室内壁面,如凹腔和 究,特别是近十年来,对众多磷光/荧光粉的寿 支板等复杂外形结构,需要动态的二维温度分 命、强度和强度比都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如 布诊断,其测量难度可想而知。传统的方法多 YAG:Dy[3-4] ,YAG:Tb[5-6] ,La2O2S:Eu [7-8] , 是利用热电偶技术,设法实现面内多点布置, BAM [9-11],ZnS:Ag[12]等等,这些雄厚的技术基 以期得到温度分布。但这一方法对于尖点等高 础必能推动磷光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国外的 热流局部区域往往难以测量,且其频率响应较 相关研究重点多放于特殊场合的应用技术和新 低。基于黑体(灰体)辐射的面测温技术,属于 型磷光粉的研发和测试。但值得强调的是,磷 完全非接触测量,频响较高,但对较低的温度 光光谱会随着磷光材料的掺杂浓度不同,制备 往往无能为力(一般 T800K),并且其很容易受 方法不同而改变。因此文献中的研究结果,仅 到火焰中碳颗粒发光的影响[1] 。因此,需要发 能作为参考,无法直接借用。国内方面,山东 展适于超燃应用的新型表面测温技术。 大学的白书战与英国 Brunel University 大学的 磷光测温技术是随着新型稀土荧光材料的 研究人员合作,将 YAG:Dy 材料喷入内燃机, 发展,而逐渐发展出的新型光谱测温技术。固 用于内燃机中燃烧气体的二维温度分布测量 体材料的磷光/荧光光谱产生机理十分复杂,目 [13] ,该工作对于低速内流燃气温度测量有重要 前尚无完善的理论支撑对其进行定量的计算。 借鉴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 年,中国 测温技术中使用的磷光粉都属于短寿命磷光/荧 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声速研究所利用 光粉,其磷光衰减寿命大约 100nm-1ms。较短 磷光热图技术在φ0.6 米激波风洞顺利完成某型 的衰减寿命,既能增加单位时间内探测到的光 号测热试验,这也是国内首次将磷光热图技术 强度,又能排除燃烧发光等其他光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