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二轮复习效益
东海教师进修学校 杨大志 2009-2-26
一、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确保思想不滑坡
2009年江苏高考微调方案出台后,各方面的过激言辞、片面宣传对地理等选修学科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瞬间陷入了低谷。怎么办?学生禁不起折腾!要对学生负责,教师绝不能轻视。我冷静思考,认真学习领会方案实质,多次苦口婆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讲清利好,不走极端,调适学生心态。应对新高考方案,强抓语数外,不弱化选修学科的做法是比较理智的。现在,大多数学生已基本接受这一观点,低迷状态正在复苏。目前市、县的评估机制更使得形势逐渐明朗。可见,态度决定高度。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立足课堂、突出主体,确保减时不减效
面对新形势,课时被大幅度的削减,对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平时的复习思路、进度显然完不成任务,成绩得不到保证。课堂效益不能打折!构建开放课堂、情感课堂、对话课堂、问题课堂等成为当务之急。放手发动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调起学生的胃口,把教师解放出来,把时间、话语权等还给学生是明智之举。我平时注重构建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学生信我道,乐意听我指挥、调度,原来千呼万唤不出来,现在基本做到了一呼百应。课前三分钟诵读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已养成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思一思,或组织学生上黑板默写、板演解题过程,或提问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辩论,或让学生互批练习,写评语心得,或围绕某一素材请学生自主命题,象成语接龙似的形成问题链。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隐私”,我适时捕捉加以点拨。
【例1】列举右图中可能考查的知识点。
三、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确保讲练不偏颇
深入才能浅出,死去更要活来。一轮“精耕细作”、夯基固本,二轮则需“以线穿珠”、综合提升。针对自然地理比较难,人文地理不简单;自然地理内容难,人文地理答题难的特点,二轮复习中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一)构建主干知识系统
高考永恒的经典——核心考点有:
1.五大地理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大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区位理论..相似不相同自然因素 :土地、水源
原料
市场
经济因素 动力
劳动力
技术
国防需要
国家政策
社会因素 社会就业
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
大气污染:最小风频?风向;盛行风?风向;季风垂直的?
环境因素 水 污 染:河流?游方向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农田
【例2】右图是东京城市规划布局示意图,
回答21~23题。
21.东京城市工业区的区位特点主要是
A.沿城市外缘 B.沿海
C.沿河 D.沿铁路线
22.在图中最外环道路沿线规划设立多个
居住用地,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城区大气污染
B.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扩展城市用地面积
D.疏散城区过密的人口
23.图中甲处适宜布局的工业是
A.计算机制造厂
B.汽车制造厂
C.造船厂
D.服装加工厂
21题很多学生选(A D)。工业区有两个特点:不断地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但这两个特点无法从图中读出相应信息来!看清真面目,思维定势要不得。
(二)强化新增变动考点
09江苏地理考试说明新增变动的主要考点为“两增一改”,即增加了“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洋流及其分布规律1.
应突出其区域定位的载体功能
⑴ 东部经济地带:“11+1”, “沿海省区+北京,暂不包括港澳台”,
即: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京。
⑵ 中部经济地带:“9”,即: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
⑶ 西部经济地带:“5+5”, 西北—陕、甘、宁、青、新;西南—云、贵、川、渝、藏。
【例3】右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完成24~26题。
24.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但属于不同的经济地带
B.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同一经济地带
C.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
D.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25.对图中省份的交通和物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省陆路交通居首位
B.丙、丁两省水路交通居首位
C.甲、乙两省煤、木材丰富
D.丙、丁两省有色金属、粮食丰富
26.在甲、乙两省兴建交通线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A.地形崎岖 B.泥石流
C.台风 D.寒潮
2.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