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功率三相交流异步电机软启动技术的研究
摘要
本课题设计目的是为了给大功率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软启动产品开发做
一个前瞻性的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软启动技术。本文主要讨论了三相晶闸
管调压软启动、分级变频软启动和两相变频调压软启动三种软启动技术。本
文首先阐述晶闸管出现前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传统启动技术。其次,本文详细
阐述了三相晶闸管调压软启动和分级变频软启动的原理,并对其谐波电压进
行分析。再次,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流电机软启动技术——两相变频调压
软启动,并对其谐波电压进行分析。最后,将两相变频调压软启动与三相晶
闸管调压软启动和分级变频软启动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目前软
启动技术的特性,指出目前软启动产品开发应考虑的因素。 ’
在对三种软启动技术谐波影响分析中,首先根据傅立叶级数计算它们的
各次谐波电压,利用对称分量法计算各次谐波电压的正序和负序分量。然后,
察谐波对电流和磁通的影响。
l、各次谐波电压分析:①经过计算分析,三相晶闸管调压电子软启动五
次谐波电压占基波电压的43%,七次谐波电压占基波电压的22%。②分级变
频软启动含有各次谐波电压的负序分量,基波负序电压分量占基波电压的百
分比为27.1%,五次谐波正序电压分量占基波电压的百分比为11.6%。七次谐
波正序电压分量占基波电压的百分比为1.9%,此外,各次谐波负序电压分量
的含量也较大。③两相变频调压软启动也含有各次谐波负序电压分量,基波
负序电压分量占基波正序电压分量的65.2%,五次谐波正序电压分量为基波正
序电压分量的74.7%,七次谐波正序电压分量占基波正序电压分量的32.3%。
2、磁通及转矩分析:①经过对三种软启动各次谐波的仿真分析可知,三
相晶闸管电子软启动磁通轨迹为圆,三相电流平衡,转矩波动幅度不超过
18.8%的额定转矩。②分级变频软启动三相电流不平衡,A相电流幅值近似为
B、C相电流幅值的o.59倍,不平衡度达41%。磁通轨迹为近似圆形,在第
三象限沿直线方向。最大转矩为最小转矩的2.25倍,波动范围为55.6%的额
定转矩。③两相变频调压软启动电流不平衡性更大,A相电流为B、c相电流
的O.36倍,不平衡度达64%。磁通轨迹幅值波动也大,最大幅值为最小幅值
的3,75倍,磁通轨迹已经发生畸变,不再是圆形轨迹。
在相同电流下,分级变频软启动最大转矩为三相晶闸管调压软启动的17.5
倍,两相变频调压软启动最大转矩为三相晶闸管调压软启动的13倍。
通过比较分析,三相晶闸管调压电子软启动有着较好的磁通轨迹和较小
的谐波影响,但是其产生的电磁转矩较小。分级变频软启动磁通轨迹相对三
相晶闸管电子软启动来说较差,但是其可获得较大的电磁转矩。而两相变频
调压软启动在的谐波含量最大,虽然也能产生较大的电磁转矩,但是其波动
范围太大,有待迸一步研究。
关键词:软启动,异步电机,分级变频,两相变频,仿真
STUDY
ABOUT
SOFT-STARTING
TECHNOLOGY
OFLARGE
POWERTHREE
PHASES
AC
ASYNCHRONOUS
MOTOR
ABSTRACT
The ofthe is beforehand
purposepaper aboutthe of
making study designlarge
three motorsoft-starterand outa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字清江”中调洪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pdf
- “知识管理”——当前中国电子政务瓶颈突破之路——以上海海关0119热线响应中心为例.pdf
- 2005—2014年马钢发展战略研究.pdf
- L-丙氨酸聚合物制备及特性研究.pdf
- YAG制备及其XRD全谱拟合结构分析.pdf
- Δ-%276-脱氢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表达条件的探索.pdf
- 苯并噁嗪木材胶粘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pdf
- 标准化:工业实用、现代管理与西方现代性的视域——以英美标准化体系为中心.pdf
- 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和NT-proC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pdf
- 不同杂交稻组合腋芽再生特性的比较研究.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