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五第单元第二课《咬文嚼字》互动教学课件.pptVIP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五第单元第二课《咬文嚼字》互动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趣味语文 1.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词用的恰当吗,如不好,请修改。 (1)春风又过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浓。——宋祁?《玉楼春》 (3)白日依山尽,黄河流入海。——王之涣《登鹳雀楼?》   2.一次,欧阳修和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脱缰的奔马踏死一只狗。你认为下面哪种表述较好。 (1)逸马杀犬于道?。 (2)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毙之。 注①逸:马脱缰奔跑。②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课文赏读 1.何谓“咬文嚼字” ? 2.朱光潜给咬文嚼字赋予了怎样新的含义? 3.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为何要有这种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或者说咬文嚼字的实质是什么? 4.对于这个观点,作者并没有进行枯燥的说教,而是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举了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三个例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问 题 探 究 1.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阅读文章时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那么我们就以这种精神对“李广射虎”的一段文字来推敲一下,看看是否有问题?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1)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2)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 2.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为何会把石当作虎,岂不成为笑谈?仅仅只是有草吗?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3.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种情境: 4.下面我们来看一首诗,看是“推”好,还是“敲”好。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我们就以这个观点来从意境及字词与整首诗的调和上来分析来看下面这首诗的空缺中应该填哪个字?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整合评价 1.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今后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运用语言要力求创新。 3.学习作者为写好文章勤于积累的精神。 拓展延伸 文学语言积累的方法可以有记卡片、摘抄等方式。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 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 再 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