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卷 第3期 遗 传 学 报 Vol.2,No.3
1975年 9月 ACTA GENETICA SINICA Sept.,1975
早 熟、半 矮 秆 冬 小 麦
北京11号和北京15号的选育
北京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组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北京地区农田基本建设迅速发展,肥水条件日益改善,
复种指数不断提高,迫切要求晚播早熟、秆矮抗倒的冬小麦良种,以利间、套、复种,争取上
下茬齐高产。我们在前一阶段工作中初步注意了这个生产动向。1962年用早熟、秆较矮
的5707[华(北187X石特14)FlX早熟1号]的选系和中早熟的5709[早(洋X碧妈4
号)FlX早熟1.号」的选系杂交 ;1963年又用早熟的5711【农(大 183X碧蚂4号)F1X
早(熟1号X农大498)FI〕的选系与当时抗条锈比较过硬的北京8号杂交,经过7-8年
的培育和选择,从前一组合育成了北京11号,从后一组合育成了北京15号。这两个新品
种都具有早熟、半矮秆、抗条锈、品质好等特点,在肥水条件较好的麦田上表现丰产,除可
在平原地区一般麦田上推广种植外,特别适宜做为间套作、晚播田、稻茬麦的品种应用。
一、在京郊及京外地区的表现
北京11号自1969%1970两年小量繁殖之后,陆续向京郊和京外地区散发试种。由
于该品种的生育特点与众不同,许多地点未能针对品种特性进行栽培,再加上种子量少、品
种本身穗较小、穗粒数少等原因,1970,1971两年表现一般,产量多为中等偏上,但矮、早、
抗倒、质优,有利于间作套种和调剂农活,则是大家所公认的。据海淀区东北旺公社试验
站观察,1970年4月10日其他品种穗分化刚进人二棱期时,北京11号已进入二棱末期;
4月22日其它品种护颖原基才开始分化,而北京I1号的小花雌雄蕊分化已很清晰。所以
按一般肥水管理措施,显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丰产潜力。
1971--1972年,北京11号在北京市良种区域试验10个点有(试验资料的点)上试验
结果,除顺义县城关公社复兴大队一个点减产外,其他九个点都增产,幅度为3.0-33.3务,
平均增产10.9多,其中表现较好的社、队有平谷县岳各庄、朝阳区双桥良种场、门头沟良
种场、顺义沙岭公社榆庄大队等,分别比对照品种农大311增产14-33务。
北京11号在散发京郊试种的同时也分发到河北中南部各地试种,一般反应都很好,
除保持矮秆、早熟、质佳的特点以外,适应性比在京郊为好。据了解,河北省覃城县良种场
1970年试种了10亩,亩产532斤,最高亩产达844斤,随后扩大在全县示范种植。河北
省草城县宜安大队已在生产上做为套作品种应用。在河北省正定县及其附近地区也已扎
根,作为棉麦间作的丰产品种利用,种植面积在发展中。
北京15号在 1969年秋初次散发到京郊各国营农场和少数生产大队试验,1970年夏
收在双桥、东北旺、通县乔庄良种场等地崭露头角,表现突出,产量均列第一,引起了大家
的重视。同一年在本所品比试验中表现也很突出,长势好,抽穗早 5(月8日),株矮 约(
194 遗 传 学 报 2卷
75厘米),抗条锈,粒大 千(粒重40.8克),质佳,饱满,亩产699斤,比对照北京8号增产
19.5 ,居第一位。此后陆续散发京郊各地试种。
通过北京市良种联合区域试验,又分发到重点社、队进行试验,同时在
双桥良种场、通县乔庄良种场、张喜庄农场等地繁殖。据 15个有试验资料的区试点的结
果,除顺义县复兴大队和房山县南良各庄大队比对照减产外,其他 13个点都增产,幅度
为5.1-31.2 ,平均增产 13.3f 表(1)o
1972年北京15号在京郊各区域试验点的产盆表现
地 点 亩 产 (斤) 比对照增产’‘%() 位 次 !千 粒 重 克()
朝 阳 双 桥 747 17。6 1 41。5
中 阿 南 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猪13号染色体部分微卫星标记与肉质性状关系的研究.pdf
- 猪13号染色体上拷贝数变异区内基因信息发掘及遗传规律分析.pdf
- 猪a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1) M857位点遗传变异分析.pdf
- 猪a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1)在26个中外猪种中的遗传变异研究.pdf
- 猪ACTA2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与生产性状的关联.pdf
- 猪CAST基因多态性与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pdf
- 猪FIT1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pdf
- 猪FSH β亚基基因结构区Alu序列插入突变的研究.pdf
- 猪GH基因部分突变位点对生产性能的影响.pdf
- 猪H-FABP基因多态片段的序列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