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 传学 报,17(1);53-62,1990
A4cto Cenetica Sinica
质粒的复制特性和整合后在发动大肠杆菌染色
体复制中对recA基因的依赖性的研究,‘
毛裕民 卢见微 盛祖嘉
(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上海)
大肠杆菌的温度敏感的DNA复制发动突变型dnaA46在42℃中不能生长而形成菌落,
质粒或噬菌体的格合使它能生长。前文[2]报道了F质‘粒整合后所发动的染色休复制依赖丁;
recA基因。本文报道5种质粒和2种噬菌体整合后所发动的染色体复制对 recA 基因的依
赖性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说明,依赖与否和它们在游离状态中复制方向无关,从而否定了
recA 基因的作用是把质粒或噬菌体的游离状态的单向复制发动机构改变为整合状态的双向
复制发动机构这一假设。
关键词:整合抑制,DNA复制,recA基因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的染色体有一个固定的复制起点和一个固定的复制
终点,它们分处在环状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复制终点并不是单纯的两个复制叉相遇的
位置,而是具有阻碍复制叉前进的作用的核普酸序列4,〔10。单向的复制对于具有这样一种
一结构的染色体来讲,即使不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利的。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复制确实是双
向的。
大肠杆菌的温度敏感的 DNA复制发动突变型 dnaA46在42℃中不能形成菌落,
质粒的整合使它能在42℃中形成菌落。Fp质粒整合到dnaA46的染色体上后,在420C
一中染色体复制由FI质粒发动,这种染色体复制依赖于 ,ecA 基因21〔0pLN质粒,pBR322
的衍生质粒、噬菌体 PZsig5等在游离状态进行单向复制,而在整合状态却发动染色体的
双向复制6,〔7,177。 因此 ,ecA 基因的作用可能是使游离状态的单向复制发动机构改变为
整合状态中的双向复制发动机构。如果这一假设是符合实际的话,应该预期游离状态进
一行单向复制的质粒或噬菌体整合后所发动的染色体复制依赖于,ecA基因,而游离状态
进行双向复制的质粒或噬菌体整合后所发动的染色体复制将不依赖于 :ecA基因。本文
报道游离状态中进行单向的或双向复制的几种质粒和噬菌体在整合状态中听发动的染色
体复制对 ;ecA基因的依赖性的研究结果。
材 料 和 方 法
一()菌株、质粒和噬菌体 所用的菌株全部是E.coliK-12的衍生菌株,它们的
基因型和来源见表 1,,mini一染色体质粒 pEM120带有大肠杆菌染色体的复制起点和卡
本文于 1988年6月9日收到。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为课题。L.Caro,S.,Yasuda,T.Kogoma,N.Schaus,L.Koppes,J.R.Scott,
K.Nordstrom,R.DAri和M.Meijer提供菌株和质粒。本校 1986届大学四年级学生鲍征征和1987届大
学四年级学生吴晓华参加部分实验工作,在此一并致Mo
54 遗 传 学 报 17卷
那霉素抗性基因〔‘。质粒pBEU34带有一个recA十基因和一个氨苯西林抗性基因。所
用的质粒和噬菌体见表 20
农 1细菌菌株
Tablel Bacterialstrains
菌株 基 因 型,” 来源或参考文献
Strain Genotype Sourseorreference
LC381 F-draA46thyAleuA(proBlac)rpsL Caro,L.
SY478 HfrKL16srl::Tn10recA56thi Yasuda,S.
XAC A(lacpro)riffno!areargE(A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 国 人 肤 纹 民 研 究1.汉族10项肤纹参数正常值的测定1).pdf
- 中国3个地区汉族人群补体C6的遗传多态性研究.pdf
- 中国4个民族群体HLA-G基因14 bp插入_缺失多态的分布特征及其HLA-A位点的相关性.pdf
- 中国4种蝗虫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pdf
- 中国6个人群中Y染色体15个双等位基因标记变异频率分布及单体群分析.pdf
- 中国14个民族红细胞血型座位的遗传分化.pdf
- 中国17个人群中的耵聍基因频率及干型基因地理分布图.pdf
- 中国20个民族中PGM1及其亚型EsD、GLO1、AK、ADA和6-PGD酶型分布调查.pdf
- 中国D. virilis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初步观察.pdf
- 中国阿昌族九个STR基因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pdf
- 质粒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和FR-008之间的属间接合转移.pdf
- 质体样细胞器APICOPLAST起源的分子证据评述.pdf
- 治疗药剂的新纪元— 微生物生产人体蛋白质的进展”.pdf
- 玉米(Zea mays L.)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px和冷调控蛋白编码基因cld的物理定位.pdf
- 玉米8个栽培亚种(类型)的核型和C-带带型的比较研究.pdf
- 玉米CMS-S材料雄花育性不稳定性与线粒体S类质粒相关性的研究.pdf
- 玉米CMS材料线粒体DNA遗传多型性的研究.pdf
- 玉米CMS线粒体DNA R多型性分析及物理图谱构建.pdf
- 玉米cyclinⅢ基因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物理定位.pdf
- 玉米Ht1基因的抗病效应).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