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 传 学报 8(1);27--35,1981
ActaGeneticaSinica
中 国 人 肤 纹 研 究
1.汉族 10项肤纹参数正常值的测定’)
张海国 王伟成 许玲娣
杨汪琴 赵煌萍 董建中 陈仁彪
上(海第二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陈雪娟 苏炳华
上(海第二医学院数学教研室)
我们的祖先对指纹早有观察,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雷云纹即由指纹脱胎而来C1]。在近
代科学中,Galton(1892)一首先提出指纹的系统分类13〔]。尔后Cummin,等修订了肤纹分
析方法C4][。肤纹分析在医学上的应用首推 Cummins,他最早描述了先天愚型患儿的肤纹
特征5,「s]。迄今大量的材料表明,异常肤纹组合可作为某些遗传病的辅助诊断指标7-〔91。对
我国人群的肤纹参数正常值,1933年 Takeya曾有报道10〔1,近年来董梯忱[2][、李崇高和
王京美C3][等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但尚缺乏比较全面的肤纹参数正常值。本文报道
1,.040例汉族人 10项肤纹参数正常值,为医学肤纹学和人类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一、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我院学生和附属新华医院卫校学生男女各为520例,共1,040例,均
为汉族人,年龄 15-32岁,其父母祖籍都是上海者占14务。
二()样本采集与观察 应用9开道林纸与铅印黑色油墨,捺印每人手纹和M纹,
于放大镜下观察。
三()数据处理 采用 Cummins等修订的掌纹分析法E4[]。各项数据均由我院Ci_
709通用电子计算机处理。
二、 结 果
一()指纹 指纹基本分为弓A(),箕(L)、斗 W()三类。比较男女间A的出现率,
作x2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L,W在二性别间的差异也不显著 印>0.05)。男、
本文于1980年1月15日收到。
1)本院生物学教研室苏宇滨、龚明娥、王鸿慧、朱德敏、金月娥、张丽君等同志参加部分工作。本工作还得到上海
市卫生学校姚扣翔同志,上海市公安局叶其耀、卢有林、王德明、尤剑达同志,复旦大学人类学教研室戴星翼等
同志,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周影同志,上海历史博物馆朱惠民同志,上海自然博物馆人类组郭常富同志,
708研究所牟善哗同志,我院廖云霞同志和计算室诸同志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28 遗 传 学 报 8卷
女和男女合计各型指纹及其各亚型的百分频率见表1。男、女左右手各指各型指纹百分频
率见表2oLr多见于食指,W,多见于环指,Lu多见于小指,wd多见于拇指。
表X 男女各型指纹百分频率
Table1Percentfrequenciesofdifferentfingerprintsinmalesandfemales
性别与例数 A) L W
Sex andcases AS At L0 Lr W0 W d
男性 Males
指纹数 No.fingerprints; 1.69士0.18 44.37士0.69 53。95-x0.69
5,200 1.40土0.16 0.29士0.07 41.81士0.682.56土0.22 48.52土0.695.42土0.31
女性 Females
指纹数 No.fingerprints: 2.37土0.21 49.87+0。69 47,77十0.69
5,2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猪1、3号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pdf
- 猪2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分析.pdf
- 猪5个群体SLA微卫星遗传多样性.pdf
- 猪13号染色体部分微卫星标记与肉质性状关系的研究.pdf
- 猪13号染色体上拷贝数变异区内基因信息发掘及遗传规律分析.pdf
- 猪a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1) M857位点遗传变异分析.pdf
- 猪a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1)在26个中外猪种中的遗传变异研究.pdf
- 猪ACTA2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与生产性状的关联.pdf
- 猪CAST基因多态性与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pdf
- 猪FIT1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pdf
- 中国3个地区汉族人群补体C6的遗传多态性研究.pdf
- 中国4个民族群体HLA-G基因14 bp插入_缺失多态的分布特征及其HLA-A位点的相关性.pdf
- 中国4种蝗虫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pdf
- 中国6个人群中Y染色体15个双等位基因标记变异频率分布及单体群分析.pdf
- 中国14个民族红细胞血型座位的遗传分化.pdf
- 中国17个人群中的耵聍基因频率及干型基因地理分布图.pdf
- 中国20个民族中PGM1及其亚型EsD、GLO1、AK、ADA和6-PGD酶型分布调查.pdf
- 中国D. virilis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初步观察.pdf
- 中国阿昌族九个STR基因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pdf
-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肌型肌酸激酶基因(CKMM)A_G多态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