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遗 传 HER ED I TA S Beijing 24 3 :25 1~253 ,2002 研究报告
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子宫蜕膜
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研究
黎 刚 ,王应雄 ,刘学庆 ,翁亚光 ,何俊琳 ,陈雪梅
(重庆医科大学遗传优生教研室 ,重庆 4000 16)
( )
摘 要 :为了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 L I F 基因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的表达与其病因的关系 ,本文利用半定量
( ) ( )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 PCR 技术 ,对 32 例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 病例组 和 36 例正常妊娠妇女 对照
)
组 子宫蜕膜 L I F mRNA 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对照组 L I F mRNA 表达水平为 1. 3 14 ±0 . 457 ,病例组表达水平
( )
为 0 . 5 12 ±0 . 2 19 ,两组相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 0 1 。病例组中有 3 例患者完全缺乏 L I F 基因表达 。这些
研究结果提示 L I F 基因表达缺失或减弱 ,可能是导致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之一 ,妊娠早期子宫蜕膜 L I F 基
因表达检测可作为诊断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病因的指标之一 。
关键词 :基因表达 ; 白血病抑制因子 ;蜕膜 ;流产
中图分类号 :Q7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 9772 (2002) 03 - 025 1 - 03
Expression of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Gene in Decidua
from Women with Habitual Abortion
L I Gang ,WAN G Yingxiong ,L IU Xueqing ,
W EN G Yaguang ,HE J unlin ,CHEN Xuemei
( Dep art ment of Genetics , Chongqi ng M edical University , Chongqi ng 4000 16 , Chi na)
Abstract :To evaluate t he relationship beween habitual aborion of unknown etiology and expression of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 L I F) gene in t he decidua ,t he expression of L I F gene in t he decidua were detected in 32 cases of habitual abortion
of unknown etiology (abortion group ) and 36 cases of normal pregnancy (control group ) by reverse t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玉米(Zea mays L.)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px和冷调控蛋白编码基因cld的物理定位.pdf
- 玉米8个栽培亚种(类型)的核型和C-带带型的比较研究.pdf
- 玉米CMS-S材料雄花育性不稳定性与线粒体S类质粒相关性的研究.pdf
- 玉米CMS材料线粒体DNA遗传多型性的研究.pdf
- 玉米CMS线粒体DNA R多型性分析及物理图谱构建.pdf
- 玉米cyclinⅢ基因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物理定位.pdf
- 玉米Ht1基因的抗病效应).pdf
- 玉米mir1基因在玉米和薏苡中的比较物理定位.pdf
- 玉米P25自交系抗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定位.pdf
- 玉米pepc基因在杂交转育的转基因水稻后代中的传递和表达特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