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甘肃省甘谷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pdf

基于GIS甘肃省甘谷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7卷第4期 地 质 力 学 学 报 Vo1.17ⅣO.4 2011年 12月 JOURNALOFGEOMECHANICS Dec.20l1 文章编号:1006~616 (2011)04-0388—14 基于 GIS的甘肃省甘谷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王 磊 ,张春 山 ,杨为民 ,孙炜锋 ,邱 占林 ,王 涛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在甘肃省甘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及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分析研 究,选取 了历史地质灾害发育程度 、地形地貌、工程地 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植被条件 、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建 立 了相应 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 系。采用专家评判方法,基于 GIS技术平 台,对甘谷县地质灾害进行 了危 险性综合评价,并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最终将研 究 区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极低危险区4个等级,其中,高危险区 面积为393.19km ,占总面积的25.01%,中危 险区面积为 544.04km ,占总面积 的34.61%,低危 险区面积为324.69km , 占总面积的20.65%,极低危 险区面积 为 310.08km ,占总面积 的 19.73% 。 关键词:甘谷县;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危险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一般通过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发育特征的分 析,利用模型方法实现地质灾害空间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区划 ,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核 心内容之一 ,可以为国土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提供基础依据。 目前 阶段 ,由于开展 评价的需求 、精度要求 、区域差异等,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思路、评价方法差异较大 ,常用 的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评判法、统计分析法 、数据挖掘分析法 、确定性方法等 。根据研究区 的地质背景 ,通过对比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 、可操作性,以及对数据的可获取性 、成果可靠性 的分析,本文采用专家评判法 ,先利用 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功能对甘谷县地质灾害 进行定量的危险性评价 ,再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进而对研究区进行危险性区划 。这种方法各因 子的权值由专家打分获得,是根据专家对研究区灾害的分析 ,运用专家的知识和结合 已往的工 作经验,对各个危险性影响因子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断。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北部 ,处于陇西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过渡地带。由于区域 内 地质结构复杂 ,地形多样 ,地质环境与 自然生态环境脆弱 ,在地震 、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 综合因素作用下,容易引发滑坡 、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历史上为中国地质灾害多发地 区之一。据文字记载 ,1718年 5月 ,甘谷发生地震 ,造成北 山南移 ,压没永宁镇 ,死伤超 收稿 日期 :2011-05_04 基金项 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水市甘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 目 (编号:1212011014014) 作者简介 :王磊 (1988一),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E-mail:wangallen88@126.corn 390 地 质 力 学 学 报 本区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南部为秦岭基岩山区,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是研究区内主 要地貌类型。南 、北两山向中部的渭河河谷呈现倾伏之势 ,渭河 自西至东从 中部贯穿全县。 区内河流普遍切割较深 ,特别是渭河及其一级、二级支流散渡河、清溪河 、海涵沟 、大沙 沟 、小沙沟等,剥蚀 、侵蚀作用强烈,冲沟发育 。 甘谷县属温带大 陆性半干旱气候 区,多年平均气温 10.2 ℃,多年平均 降水量 为 480.8mm。年际最大降雨量为 635mm (2003年),最小降雨量为297.1mm (1969年);年 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 ,具有降水集 中、雨量大的特点。降水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匀 ,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