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十四201337994250453.docVIP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十四201337994250453.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十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50题。每题l分.共50分。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丽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C.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答案]C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习惯法作为刑法的渊源明显与罪刑法定原则不符,A项错误;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擂刑法,包括刑法典,单刑法和附属刑法,但不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B项错误;刑法是否不溯及既往荚键在于是否有利于行为人的情况下,刑法只禁止犯罪化,强化惩罚或对行为人不利的法律追溯既往,C项正确;D项“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指的是简单罪状。而这些犯罪的特征为众人所知。无须具体描述,并不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D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稳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丽亡。甲的杀入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 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阀不存在因果关系 [答案]D [考点]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事实因果关系问题。A项中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有一定联拳,但因为“火灾”成为中断因果关系的自然事实,二者之间并没有刑法土的因果关系,因此A项叙述正确;B项的刑法因果关系客观存在;整个犯罪行为前后都体现了“故意”实施,只是甲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认识与事实不符,属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但甲的杀人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有因果荧系,C项涉及殴打具有特殊性体质的人造成死亡结果,英因果关系的有无与行为人主观能否预见无关,同时,是否负刑事责任除需要因果关系之外,还需要行为人主观上有罪过,C项说法正确。D项涉及刑法因果关系的相对性原理。虽然甲投放的毒物5毫克不能致丙死亡,但他是利用乙不知情的“有利条件”故意投毒,加上乙投放的5毫克毒物合在一起导致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 3.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选项?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B [考点]刑法犯罪的主观要件(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解析]根据案情分析,乙抓住车门把手不放,甲不减速反而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可以判定不是疏忽大意。甲明知“疾驶时突然急刹车”行为会发生危害的法定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犯罪间接故意。甲只为了摆脱乙的检查,甲对乙的死亡并非希望其发生,不是直接故意杀人,但采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不构成过失。故正确答案为B。 4.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