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构造特性研究 Present-day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Movement in Guangxi Area.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3卷第8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V01.33No.8
2008年8月 GeomaticsandInfomationScienceofWuhan
University Aug.2008
文章编号:1671—8860(2008)08一0854—05 文献标志码:A
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构造特性研究
廖超明1’2 叶世榕3 周晓慧1 海 敏2
(1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
(2广西壮族自治区测绘局国土测绘处,南宁市建政路5号530023)
(3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
摘 要:利用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广西区域ITRF2000框架下的三维速度场、主应变参数及区域参考框
架下的三雏形变速率和形变运动趋势,研究了该区域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及内部形变规律。结果表明,广西
mm/a,南北向
区域随同南华亚板块作SE-NW方向的逆时针运动,在lTRF2000框架下的东西向速率为29.3
速率为一13.4mm/a,垂向平均速率为2.3mm/a;区域内部现今地壳运动的形变量较大(约4mm/a),主张应
关键词:GPS观测站;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速度场,应变参数
中图法分类号:P227.1;P228.42
广西区域地质史上地壳活动频繁,先后经历 利用GAMIT/GLoBK(Ver10.32)[5’61软件
了7个活动时期和19次构造运动,其中,四堡、广 进行GPS基线数据处理,联合全球连续运行跟踪
西、东吴、印支和燕山等运动较强烈,为造陆运动 站(IGS站)数据,采用单日松弛法解算GPS基
或褶皱运动,总的趋势是由活动性向相对稳定性 线,最终获得GPS观测站的测站坐标和轨道是一
演变。近代,广西地区地壳活动主要表现为缓慢 个在ITRF系统上有限漂浮、自恰的、瞬时自由
上升[1矗]。区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北东东和北 网[7‘。]。将单日解h—file联合由美国S10计算的
西向两组断裂是组成区域构造格局的最基本成
分,对该区域地质构造的演化和发展起着重要作 观测量,利用IGS站定义参考框架,将单日松弛
用。区域地震多为构造地震,受北东东和北西向 解通过七参数相似变换转换到ITRF2000框架
两组活动性断裂控制,主要分布在桂东南和桂西 下,通过子程序glred计算GPS观测站的时间序
北地区。1949年以来,广西区域发生舰≥5.O列。
地震共7次,ML≥6.O地震共2次。据相关研究,
广西目前仍处在第二活跃期的高潮时期[3J]。本2 区域地壳运动三维速度场
文利用多期GPS观测站数据计算了区域地壳运
动速度场和应变参数,并对形变和优势运动进行
了分析讨论。 观测站基于ITRF2000框架下的三维速率及标准
差,如表l所示。对应具有多期数据的中国地壳
1 GPS数据处理 运动观测网络GPS观测站,其三维速率的估值精
度较高,标准差优于1mm,与赖锡安等利用1998
本文收集和分析了研究区域近10a来观测 ~2001年GPS观测站数据计算的中国大陆现今
的多期GPS观测站数据,包括1998~2007年多地壳运动速度场的结果相一致[1引。受到地壳垂
期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和2004~
直位移季节变化的影响,GPS观测站垂直位移时
200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分辨率步进频脉冲雷达二次速度补偿方法 Quadric velocity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high resolution stepping frequency pulse radar.pdf
- 高海拔与超深地层石油地质若干问题 Discussion on petroleum geology theory for high-elevation and ultra-deep formations.pdf
- 基于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指标的中国南方作物干旱时空特征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rop drought in southern China based on drought index of continuous days without available precipitation.pdf
- 基于两级干燥工艺的玉米果穗太阳能集热通风干燥系统设计 Design of maize ear solar heating air aeration-drying system based on two-stage drying process.pdf
-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0.2m)设计和应用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0.2 Meter High Resolution Dual Laterolog Tool.pdf
- 高含水油田地震油藏描述关键技术 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seism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water-cut oilfields.pdf
- 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研究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pdf
- 高阶单步法的非线性误差传递效应分析 Nonlinear error propagation effect of high order single step method.pdf
- 高精度标准镜支撑结构的研究与设计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for structure of high-precision reference mirror.pdf
- 高矿化度油田采出水中的碳酸钙结垢动力学 CaCO3 precipitation kinetics in highly mineralized oilfield produced water.pdf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叶面积指数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 The Estimation Model of Rice Leaf Area Index Using Hyperspectral Data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pdf
-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Regionaliz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 in Jinshazhou Area,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pdf
- 规律与它的f-属性控制 Law and its f-attribute control.pdf
- 轨道车辆焊接接头热点应力计算研究 Research on Hot Spot Stress Calculation of Welded Joints of Railway Cars.pdf
- 贵州典型矿区突出煤孔隙结构及其吸附特性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pore structures of outburst coal an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 at typical mining fields in Guizhou Province.pdf
- 贵州省普安矿区17号煤层中Au的富集成因研究 Mechanism of gold accumulation of No.17 coal seam in Pu'an coalfield, Guizhou Province.pdf
- 国产I-4C型OBS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的试验 The experiment of broad band I-4C type OBS in the Southwest India ridge.pdf
- 国家三大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Marine Sci-Tech Innovation Capacity in Three National Marine Economy Demonstration Zones.pdf
- 基于种群年龄模型的动态粒子数微粒群优化算法 Dynamic particle popul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population age model.pdf
- 基于主题图的农业模型描述与表示方法 Topic map-based descrip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l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