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第三章 土壤生物.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文电子教材 土壤与土壤资源学 (上篇:土壤学) 林学专业 第三章? 土壤生物 第一节 土壤动物 一、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的一类生物,门类齐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在土壤中它们与植物、土壤微生物组成土壤生态系统,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土壤动物的分类有多种类型,下面列举较常见的四种分类方法。 ?? (一) 1、 表3-1 主要的土壤动物门类 门 纲 原生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脊椎动物门 ? 涡虫纲 轮虫纲、线虫纲 腹足纲 寡毛纲 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昆虫纲 两栖纲、爬行纲、哺乳纲 2、按体形大小分类 ①小型土壤动物,体长在0.2毫米以下,主要包括鞭毛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轮虫的大部分和熊虫、线虫等。 ②中型土壤动物,体长0.2-2毫米,主要有螨类、拟蝎、跳虫等微小节肢动物,还有涡虫、蚁类、双尾类等。 ③大型土壤动物,体长2-20毫米,主要有大型的甲虫,蝽象、金针虫、蜈蚣、马陆、蝉的若虫和盲蛛等。 ④巨型土壤动物,体长大于20毫米,脊椎动物中,有蛇、蜥蜴、蛙、鼠类和食虫类的鼹鼠等,无脊椎动物中,有蚯蚓和许多有害的昆虫(包括蝼蛄、金龟甲和地蚕)。 3、按食性分类:分为落叶食性、材食性、腐植食性、植食性、藓苔类食性、菌食性、藻食性、细菌食性、捕食性、尸食性、粪食性、杂食性和寄生性土壤动物。 4、按土壤中生活时期,分为全期土壤动物,周期土壤动物,部分土壤动物,暂时土壤动物,过渡土壤动物和交替土壤动物。 (二) 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令人惊叹,难以计数。这里仅介绍几种对土壤性质影响较大,且它们的生理习性及生态功能较为人类熟知的优势土壤动物类群。 1、 原生动物是生活于土壤和苔藓中的真核单细胞动物,属原生动物门,相对于原生动物而言,其他土壤动物门类均称为后生动物。原生动物结构简单、数量巨大,只有几微米至几毫米,而且一般每克土壤有104~105个原生动物,在土壤剖面上分布为上层多,下层少。已报导的原生动物有300种以上,按其运动形式可把原生动物分为三类:①变形虫类(靠假足移动),②鞭毛虫类(靠鞭毛移动),③纤毛虫类(靠纤毛移动)。从数量上以鞭毛虫类最多,主要分布在森林的枯落物层;其次为变形虫,通常能进入其他原生动物所不能到达的微小孔隙;纤毛虫类分布相对较少。原生动物以微生物、藻类为食物,在维持土壤微生物动态平衡上起着重要作用,可使养分在整个植物生长季节内缓慢释放,有利于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 2、土壤线虫 线虫属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一种体形细长(1毫米左右)的白色或半透明无节动物,是土壤中最多的非原生动物,已报导种类达1万多种,每平方米土壤的线虫个体数达105-106条。线虫一般喜湿,主要分布在有机质丰富的潮湿土层及植物根系周围。线虫可分为腐生型线虫和寄生型线虫,前者的主要取食对象为细菌、真菌、低等藻类和土壤中的微小原生动物。腐生型线虫的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的密度和结构起控制和调节作用,另外通过捕食多种土壤病原真菌,可防止土壤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寄生型线虫的寄主主要是活的植物体的不同部位,寄生的结果通常导致植物发病。线虫是多数森林土壤中湿生小型动物的优势类群。 3、蚯蚓 土壤蚯蚓属环节动物门的寡毛纲,是被研究最早(自1840年达尔文起)和最多的土壤动物。蚯蚓体圆而细长,其长短、粗细因种类而异,最小的长0.44毫米,宽0.13毫米;最长的达3600毫米,宽24毫米。身体由许多环状节构成,体节数目是分类的特征之一,蚯蚓的体节数目相差悬殊,最多达600多节,最少的只有7节,目前全球已命名的蚯蚓大约有2700多种,中国已发现有200多种。蚯蚓是典型的土壤动物,主要集中生活在表土层或枯落物层,因为它们主要捕食大量的有机物和矿质土壤,因此有机质丰富的表层,蚯蚓密度最大,平均最高可达每平方米170多条。土壤中枯落物类型是影响蚯蚓活动的重要因素,不具蜡层的叶片是蚯蚓容易取食的对象(如榆、柞、椴、槭、桦树叶等),因此,此类树林下土壤中蚯蚓的数量比含蜡叶片的针叶林土壤要丰富得多(柞树林下,每公顷294万条蚯蚓,而云杉林下仅每公顷61万条)。蚯蚓通过大量取食与排泄活动富集养分,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并通过掘穴、穿行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土壤中蚯蚓的数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4、弹尾和螨目 弹尾(又名跳虫)和螨目分属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和蛛形纲,是土壤中数量最多的节肢动物(分别占土壤动物总数的54.9%和28%),它们是我国森林土壤中中型动物的主要优势类群。跳虫一般体长1-3毫米,腹部第4或第5节有一弹器,目前已知2000种以上,主要生活于土壤表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