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新经济理论与政策:
APEC框架下的实证分析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二00三年四月
内容提要
人们对新经济的关注,源自于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突出表现,以此为基
础,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新经济的诸多讨论。时至今日,尽管对于新经济问题依然
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新经济是二战以后全球经济增长的典型代
表,对今后各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影响至深。鉴于新经济的深远意义,2000年伊始,
APEC将这一问题纳入到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下,试图通过一系列目标和行动推动
本地区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各成员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达到共同受益的目标。
因此,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APEC框架下的新经济理论与政策问题。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全文的基础和出发点,从理论和政策两方面对“新
经济”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是指以信息和网
络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为主导,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
洋技术、外层空间技术、环境技术等门类高科技产业为支柱,在经济结构、组织、
体制和运行上带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新特点的经济。结
合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和商务部有关的成果,本文讨论了在新经济理论量化和测量
方法研究上的现状和进展,这对从实证角度分析新经济的效果是比较重要的。为探
讨新经济的理论基础,本章还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有关新经济的重要
理论观点,特别是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以及新经济对菲利普
斯曲线和经济周期的影响,指出新经济并没有违背菲利普斯曲线的规律或消灭经济
周期,但表现方式确实发生了变化,对政府决策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政府采取
长期战略,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对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研发能力等高级生产要
素进行投资,以促进创新,提高竞争力。
第二章的主要工作是在新经济理论研究前沿成果的基础上,结合APEC框架下新
经济领域合作的目标和行动议程,讨论了适用于区域经济合作分析的有关新经济理
论。根据《议程》涵盖的三个重点领域,本章首先讨论了人力资本和能力建设在经
济增长中的作用。在明确人力资本概念的基础上,以卢卡斯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内
i
生人力资本的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对产出的影响,并针对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加强
教育投资、改进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受益面、发展网络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政策结论。
本章接下来讨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知识外溢与“数字鸿沟”。由于技术外部性所产
生的规模经济使得规模收益递增,从而使得知识对经济增长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也
就是知识增长的溢出效应。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过国际贸易或国际投资,技术
实现跨国流动,各国经济较之封闭状态均会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本章进而就APEC
如何以此为基础帮助其成员缩小“数字鸿沟”、从知识的增长中均衡收益提出了政策
建议。最后,本章还就制度创新和APEC在市场功能建设方面如何开展合作进行了
分析。
本文的第三章、第四章对APEC成员的新经济发展和政策作出了比较分析。文
中所作的研究是从政策比较的角度进行的。结合APEC《新经济行动议程》的内容
框架和创造有利于加强市场结构与机制的环境、创造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技术开
发与企业家精神的环境以及人才能力建设与培养企业家精神等三个主要领域,文中
选择了美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泰国等APEC成员,在市场与制度基础、新经
济贸易政策、能力建设、技术开发、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第五章以理论和比较分析为基础,将所作的研究归结于在APEC中的实施和应
用。一方面,文章分析了APEC成员中新经济发展的差距和“数字鸿沟”;另一方面,
以《新经济行动议程》和《数字APEC战略》为合作框架,探讨了在APEC成员之间
的合作模式、内容和具体措施。本文的研究认为,“数字鸿沟”在全球和亚太地区呈
现出相应的分布特征,APEC成员应该从缩小贫富差距的高度认识和重视消除“数
字鸿沟”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尤其需要就此在政策和结构创新上作出努力。同时,
要开展国际合作,帮助它们跨越技术上的障碍,开发人力资源,解决信息差距。在
作框架与政策应用的有关观点。
第六章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与启示。说明新经济的发展尽管有曲
折,但是大势所趋,是不以任何国家、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新经济面前,只
有融入、参与和竞争,别无选择。发达国家如此,对于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对高层建筑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模糊控制算法 FUZZY CONTROL FOR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HIGH-RISE BUILDING WITH PIEZOELECTRIC FRICTION DAMPERS.pdf
- 压力对原油裂解成气影响的对比模拟实验 Comparativ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regarding influence of pressure on crude oil cracking into gas.pdf
- 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荷载分布特征的现场试验研究 Field test study of load distribution of anchoring section of pressure dispersed anchor cables.pdf
- 压实黄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Research on resilient modulus test of compacted loess.pdf
- 压缩带形成过程中渗透性变化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F PERMEABILITY CHANGE DURING COMPACTION BANDS FORMATION.pdf
- 牙轮失效分析研究 Failure Analysis of a Cone in Mining Tri-cone Bit.pdf
- 崖门水道悬沙输运及底床冲淤特性研究 Study on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Changes at Tidal Channel of Yamen.pdf
-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康金拉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 Diamond discovered from the Kangjinla chromitite in the Yarlung Zangbo ophiolite belt, Tibet.pdf
- 亚分米级GPS基线解算新算法 An algorithm for GPS baseline processing in precision of sub-decimeter.pdf
- 亚微米晶X7R钛酸钡陶瓷微结构控制与性能的研究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he Submicron Barium Titanate Based X7R Ceramics.pdf
-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多元走向及文化缺失.pdf
- 新型β钛合金Ti-25Nb-10Ta-1Zr-0.2Fe的固溶时效行为 Aging Response of Ti-25Nb-10Ta-1Zr-0.2Fe Alloy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pdf
- 新型耗能增强型SMA阻尼器设计和滞回耗能性能分析 Design and hysteretic energy analysis of new enhanced energy dissipation SMA damper.pdf
- 新型数控岩石节理剪切渗流试验台的设计与应用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improved numeric control shear-fluild coupled apparatus for rock joint.pdf
- 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系统延时校准方法研究 A Delay Calibration for Chinese Spectral Radioheliograph in the Decimetric to Centimetric Wave Range.pdf
-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成矿信息集成方法 Integration method for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under condition of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asymmetry.pdf
- 兴蒙-吉黑造山带CP界线参考剖面 Reference Sections of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Boundary in Xing'an-Mongolia and Jilin-Heilongjiang Orogenic Belt.pdf
- 虚拟计算环境中的覆盖网技术 Overlay Technologies for Internet-Based Virtual Computing Environment.pdf
-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盖层特征及封盖性评价 Cap-Rock Characteristic and Sealing Ability Evaluation of Deep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pdf
- 徐深大气田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 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Formation of Xushen Large Gas Field.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