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温)敏雄性不育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pdfVIP

光(温)敏雄性不育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学通报 2005, 22 (1): 19~26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特邀综述 光(温) 敏雄性不育的调控机理和 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① 曹双河 张相岐 张爱民②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要 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无论对于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还是揭示植物发育过程中形态建成的光温 调控机理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学角度对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 述,并结合我们的相关研究,对目前光(温)敏雄性不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 论。 关键词 光(温)敏雄性不育, 调控机理, 基因定位与克隆 Review of the Molecular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Genetics of Photoperiod- and/or Thermo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CAO Shuang-He ZHANG Xiang-Qi ZHANG Ai-Min②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1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tudy of photoperiod- and/or thermo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PTSM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heterosis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s for crop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status of PTSMS in terms of molecular regulation mechanisms and genetics. In addition, we discuss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al prospects in the field of PTSMS. Key words Photoperiod- and/or thermo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Regulation mechanism, Gene map- ping and cloning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雌配子大 光照和温度特别敏感的类型,对于它们在该 大少于雄配子,而雄配子的生活力和耐受力 种植物雄配子的光照和温度的生物学存活上下 又远远小于雌配子的平衡机制,因此在不良 限之间存在着一个临界值,当低于或高于这 环境下,植物首先作出的反应往往是雄性不 个临界值时而表现出稳定彻底的雄配子败育。 育。一般来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各种 这种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虽然早在20世纪20 植物的雄配子都形成了较宽的光照和温度等生 年代就已经发现,但只有人们逐渐认识到其 态因子的存活上下限。而其中往往有一些对 对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作用,特别是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 计划(2001AA211061, 2002AA20700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 方向项目(KSCX2-SW-304)及重庆市科委资助项目。 ②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amzhang@genetics.ac.cn 收稿日期:2004-03-12 接受日期:2004-06-25 责任编辑:白羽红 20 22(1) 1973 年石明松首次发现了光敏雄性不育水稻 明显变化。孟祥红等(2000)进一步对其花药发 ‘农垦5 8S’以后,才对光温对雄性不育产 育中Ca2+ 的分布进行展示,发现在不同的光 生的生物学机理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周期下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这与Tian 等 最初人们选育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主要 (1

文档评论(0)

hlfy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