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人教)一轮课件: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第2节 鉴赏诗歌语言.pptVIP

2015高考语文(人教)一轮课件: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第2节 鉴赏诗歌语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节 鉴赏诗歌语言 [考情分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指出诗歌语言所蕴涵的意义;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鉴赏诗歌语言类题目常见的题型有三大类:其一为炼字题,其二为赏句题,其三为分析语言风格题。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指判断语言风格及把握诗歌的音韵特点等。近年考查的重点落在词语品鉴上,如找诗歌的“诗眼”,分析某词的作用,炼字等。语言风格的考查也有所体现,但考得比较简单,2013年出现了3套试卷考查。 2010~201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诗歌语言考查情况统计表 [复习定位] 在高考中,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从词句入手,不仅着眼于其意义的挖掘,也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进而品评诗歌在表情达意上的风格。“炼字”“炼句”是主要的设题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 [真题体验]  (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以及默写古代诗文的能力。联系题干的提示词“鳜鱼肥”和张志和的诗作名称及前面的诗句可以联想起应补出的诗句。(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对于“净”字妙处的理解,应结合诗句描绘的情景和词人抒发的情感来分析,既要答出“净”字刻画的景物特征,还要答出该字蕴含的词人的情感。(3)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词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对于诗歌思想内容的概括,要点明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词人的什么心理。解答本题,要求要点齐全,不可遗漏。 答案 (1)桃花流水鳜鱼肥 (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一、“炼字”类型举例 (一)炼名词 (二)炼动词 (三)炼形容词 (四)炼叠音词 (五)炼数量词 (六)炼虚词 二、语言风格 三、语言的分类 (一)内容角度 从内容的角度划分诗歌的语言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2.情感语言:“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意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还有熟悉的苏轼《题西林壁》、朱熹《观书有感》等。 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见《尸子》卷下:“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鸿雁”指书信(见《汉书》载苏武归汉之事)等。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这方面需要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在诗文中,有一些特殊结构形式的词,常能出现特殊的表达效果: 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