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内府与乾隆内府鉴藏印比较研究.pdfVIP

宣和内府与乾隆内府鉴藏印比较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詹云峰—宣和内府与乾隆内府鉴藏印比较研究 前言:  由于略通篆刻的缘故,笔者很早便对鉴藏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隐约感觉 到目前这个研究领域的空白,因此较早便将鉴藏印作为自己的论文研究方向,最 终将视角落在了宣和内府印与乾隆内府印身上。这两朝内府实在有太多诱人的地 方,不仅仅是双峰并峙的书画收藏,鉴藏印也可说是前后交相辉映。不过历史评 价却恰恰相反:宣和内府印成为历史的典范;乾隆鉴藏印则成了历史的罪人,谴 责与批评不断,以至于乾隆胡乱钤印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关于鉴藏印的文献记载甚少,特别是宣和内府印,但由于鉴藏印使用的特殊 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它的载体——书画本身来进行研究。本文以大量的书画作品 实例为媒介,通过钤印格式与钤印原则互为表里的双层关系,进行抽丝剥茧似的 微观分析。在证实了“宣和七玺”何以成为经典的同时,也理清了乾隆内府鉴藏 印使用的历史脉络,呈现出它的真实历史面貌。在对赵佶与乾隆不同钤印风格的 原因分析中,除了主观因素之外,对鉴藏印自身发展的时代因素亦进行了详尽的 论证,而这也是历来鉴藏印研究中极易被忽略的部分。 到目前为止,对宣和内府印进行专题研究的文章很少,其中牛克诚《宣和御 府印格式研究》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至于陈建平的《宋代内府鉴藏 印研究》则是错误层出。而有关乾隆内府鉴藏印的文章则是不少,两岸学者都有 专题研究。其中北京故宫有郭福祥的《乾隆宫廷印章述略》、《清宫书画上的乾隆 玺印》等多篇文章与恽丽梅的《故宫藏书画中乾隆帝印玺钤用考》等,但它们多 为综述类文章,很少有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倒是台北王崇齐的《“石渠继鉴”印 记的钤押》、《 〈石渠宝笈三编〉相关印记的钤押》与郭果六的《再谈乾隆皇帝的 ““石渠继鉴”印》的几篇文章具体为微。虽是小题目,但角度新颖,立论严谨, 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还原了历史真貌,颇有学术价值。 以上所列,或有部分与本文研究相关,但皆与本文研究宗旨未尽相符,因此 本文的研究可谓是对鉴藏印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 6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詹云峰—宣和内府与乾隆内府鉴藏印比较研究 第一章 宣和内府与乾隆内府鉴藏印概述 宣和内府鉴藏印可分为两类:“宣和七玺”为一类,另外还有几方散见于书 画之中的鉴藏印可归为另一类。“宣和七玺”与“宣和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历代著录所谓“四玺”、“五玺”等诸种称呼均与“宣和装”的保存状况相关。 另一类印基本上都有具体归属与真伪的争议,学术界意见不一。本文略作整理与 辨别。 乾隆一生制作、用印数量惊人,据载有一千八百余方,但多为带私印性质的 书画闲章。本文所讨论的是配合两次书画整理、著录用的鉴藏印以及与乾隆晚年 三件大事内容相关的鉴藏印,余则不取。这两类印基本代表了乾隆内府鉴藏印的 全貌。 第一节 “宣和七玺”与“乾隆数玺” 宣和内府与乾隆内府的书画收藏是皇家收藏史上的两座高峰。赵佶与乾隆对 藏品的整理、保护、著录亦是划时代之举。“宣和七玺”是配合装裱的产物,宣 和几玺之说亦因裱件之完整程度而言;“乾隆数玺”则与书画著录伴生,所谓“五 玺”、“八玺”全与著录之别有关。 一、 宣和内府书画收藏、装裱与“宣和七玺” 宋自开国至徽宗赵佶,已历一百五十余年。内府的书画收藏经过长期的搜集 与积累,已极为可观。赵佶继位后又频遣使臣四处搜访,至宣和年间,内府收藏 ① 达到了高峰,所谓“秘府所藏,充牣填溢,百倍先朝”。 对内府的书画藏品,赵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鉴定、整理与保护工 作,编纂了《宣和书谱》与《宣和画谱》两部著录,还对内府书画进行了重新装 裱。装裱极为考究,格式统一,用料精美,风格华丽典雅,世称“宣和装”。 宣和内府书画装裱格式,今已无文献可考。从传世宣和旧物来看,均为手卷, 挂轴无存。宣和手卷格式为标准的五段式:青绿色绫天头,黄绢前隔水,书画本 幅,黄绢后隔水,白宋高丽笺尾纸。 “宣和装”上有赵佶的定式题签与玺印。题签贴在前隔水左上角靠近本幅处, 其中书画有所不同,一般法书用月白色绢作题签,用金书;画则用墨书,有时不 用题签,直接书在前隔水上。但亦有例外,如王羲之《远宦帖》,便是墨

文档评论(0)

hlfy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