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备课参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 公元前600多年管仲的著作《管中》中就记载着:“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意思说,如果山上有磁石时,山里就藏有铁矿。我国古地理名著《山海经》中,也曾记载“题灌山中多磁石”。《水经注》里记载了秦国阿房宫前面,用磁石制成大门,防避有人进宫谋刺暗杀,如坏人暗披盔甲、暗藏兵器入宫,就会被门吸住而被发现,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并加以利用了。 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我国劳动人民进一步利用磁体的指极性,制成指示方向的机械,这就是指南针。24个方位的“地盘”上,其勺柄能指南。不过,天然磁石在琢制成司南的过程中,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故司南磁性较弱,加之它与地盘接触转动磨擦的阻力比较大,难以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所以未能得到广泛使用。但司南毕竟是最早的磁性指南仪器,被视为指南针的祖先。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航海事业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指向仪器。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试验,北宋时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的方法,并以此制成指南鱼和指南针。指南鱼是用薄铁片裁成鱼形,然后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指南鱼浮在水面时,鱼头指向南方。但指南鱼磁性较弱,实用价值不大。指南针的制作则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使钢针磁化,产生指南的性能。和司南、指南鱼相比,指南针简便而又实用,以后的各种磁性指向仪器,都是以这种磁针为主体,只是磁针的形状和装置方法不同而已。 北宋的《梦溪笔谈》讲述了几种磁针装置法的试验:把磁针横贯灯芯浮在水上,架在碗沿或者指甲上,用缕丝悬挂起来等。从该书的记载来看,使用指南针指向还没有固定的方位盘。但不久,即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经盘,或称罗盘。其方位盘为圆形,也有24个方位。罗经盘的出现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只要一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就能定出方位来。有关罗经盘的记载,在南宋的《因话录》中即已出现。不过,此时的罗盘,还是一种水罗盘,磁针是横贯着灯芯浮在水面上的。明代嘉靖年间,又出现了旱罗盘。旱罗盘的磁针是以钉子支在磁针的重 指南针的发明,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如宋、元、明时期,航海事业迅速发展,明初有郑和七下西洋,经历了30余国,最远曾到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沿途航线均用罗盘针指明方向,而不用星辰定向了,可见我国明初指南针就广泛应用了。12世纪以后,指南针传到了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又大大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1200年,才在外国文献里见到有关指南针的记载。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项伟大贡献。马克思曾把指南针和印刷术、火药的发明称作“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指南针的发明,对以后创制定向装置和推进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出现,起了先导作用。郑和:世界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人   600年前,即从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起,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舰队,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8年,航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两个突出特点:  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  中国与有关各国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 郑和下西洋四大使命与功绩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4、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郑和下西洋的特殊之处   除了当时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之外,郑和下西洋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他没有占领邻国一寸土地,没有建立一个军事要塞,没有夺取他国一份财富,在商业贸易活动当中也采取了厚往薄来的做法。  郑和精神:学习和发扬郑和精神,借鉴历史的经验,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和平崛起中把中国推向繁荣富强。 首航古里    第一次下西洋的终点是古里,即印度的科泽科德,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端。永乐三年,明成祖诏封古里国王,并赐予印诰、文绮等物。由郑和捧诏至此,当然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此后,各次下西洋之宝船,均来此地,并以此为中转站。甚至亦多次遣使朝贡中国。两国关系日益发展。 调解邻国纠纷,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宁   郑和于永乐六年到暹罗。在此之前,占城贡使返国,据《明史》记载,“风飘其舟至彭亨(今马来西亚彭亨),暹罗索取其使,羁留不遣。苏门答腊及满剌加又诉暹罗恃强发兵夺天朝

文档评论(0)

文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