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逆转座子及其在基因功能和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PlantRetrotransposonsandthePerspectiveo.pdfVIP

植物逆转座子及其在基因功能和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PlantRetrotransposonsandthePerspectiveo.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传 HEREDITAS(Beijing)19(4):39一441997 ·综 x3 · 植物逆转座子及其在基因功能和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① 路铁刚 孙敬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3) PlantRetrotransposonsandthePerspectiveofTheirApplication inGeneFunctionalandGenomeAnalysis LuTiegang SunJingsan (InstituteofBotan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93) 转座子(t(ransposon)是基因组中可以从一个位点转移至另一个位点并进而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基因功能的遗传 因子。自四十多年前植物遗传学家BarbaraMcClintock在玉米中发现转座因子以来,已在由细菌到高等的真核 生物等许多有机体中发现了它的存在。转座因子可以作为基因克隆和基因分析中的有效工具,但 目前只在玉米、 矮牵牛等少数几种高等植物中发现了活跃 内源转座因子的存在。已有研究证明,外源转座因子在异种植物基因组 中也具有转座能力,这个发现大大增加了转座因子在基因克隆和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范围,并且在异种植物中已 成功地用于’转‘座子标签”8〔‘〕以及增·‘强子捕捉’‘(12,研究。 根据转座子的增殖方式,转座子可以分为两类:传统上所说的转座因子如玉米的Ac/Ds,Spin,Mu等转 座因子以及矮牵牛的Tam转座因子是以DNA到DNA的方式增殖的,它们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点切下后插人基 因组的另一个位点从而引起不稳定突变。而另一类转座因子在增殖和转座时必须以RNA为中间产物,以DNA 一RNA--DNA 的方式进行,由于这类转座因子的增殖和转座涉及逆转录过程,因而被称为逆转座子 r(etrotransposon)逆转座子引起的突变为稳定突变 1逆转座子的结构 逆转座子的整体结构与整合的逆转录病毒极为相似,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在两端具有长的同向末端重复序列 (Longterminalrepeat,LTR),而两个末端的每一个末端又各具备一个倒转重复序列。LTR主要携带有转录起始 和终止信号以满足转录及转录后的RNA作为中介通过逆转录完成转座的需要。逆转座子含有内部编码区,编码 与逆转录病毒的种群专一性抗原 (groupspecificantigen,gag)和多蛋白 (pol:polyprotein)相类似的蛋白 质 4)〔。与逆转录病毒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具备编码外壳蛋白的en、基因因而不具备感染能力。根据内部编码区 中内切酶编码区和逆转录酶编码区的位置不同,通常把植物逆转座子划分为两组:一组的编码区组成顺序与逆转 录病毒非常相似,其内切酶编码区在逆转录酶区的下游端,如百合的dellh和松树的IFG7等因子都属于这一 组、这一组逆转座子称为Ty3/gypsy型;另一组内切酶编码区在逆转录酶编码区的上游端,如小麦的Wis-3, 拟南芥菜的Tal、烟草的Tnt1以及马铃薯的Tst1因子,这一组称为Tyl/copia型 (Ty3/gypsy和Tyl/copia 为研究得最为详细的逆转座子)’〔。,。逆转座子的整体结构见图to 江旧本国立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分子生物学部的HirohikoHirochika博士提供了许多最新资料,作者深表感谢 40 遗 传 HEREDITAS(Beijing)1997 19卷 图 1逆转录病毒和逆转座子整体结构比较 A.逆转录病毒— 鸟造白细胞组织增生病毒;B.逆转座子- g母Tyl因子 方框内为开放阅读框架;gag 基因:编码病毒粒核心的结构蛋白,包括一种核酸结合蛋白;。;,基因:编码外被结构蛋白;Prot基因;编码 参与初级翻译产物裂解的蛋白酶;RT基因:编码逆转录酶;RNaseH基因;编码核酸酶;endo基因:编码在 宿主基因组中整合所必需的内切酶;LTR:长的末端重复序列,含有转录起始和终止信号;IRS:为长末端 重复序列中两端的短反向重复序列,其末端核昔酸序列通常为5’一丁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