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本研究是在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框架下,以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
发生的农地制度变革过程为历史背景,立足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研究视角,采取定
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描述了现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对我国农地
制度及有关农地政策的态度。在比较两地区农民态度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
两地区农民对现阶段农地制度及农地政策态度差异的原因。
通过描述性分析表明:现阶段农民对农地制度的态度及其一般特征是;(1)农
民总体上对农地所有制持中立态度,对“耕地承包30年不变”的农地政策总体上持
不赞成态度,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的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2)不同经济
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地使用制度)的态度存在差异。对“大
稳定,小调整”政策,两地区农民总体上持赞成态度,但就具体规定而言两地区存
在差异。经济中等发展地区农民总体上持赞同态度,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总体上
是比较赞同态度,其中一定比例的农民持无所谓态度。
通过解释性分析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态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人口
统计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家庭经济环境因素。
(I)社会环境因素中我国制度变革的制度遗产对农民农地所有制度态度产生重要
影响,该因素也是形成两地区农民对农地所有制度态度一致的主要原因。(2)两地区
农民对农地使用制度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人口统计学因素中,职业因素主要对农
民农地承包权(成员权)的态度产生影响;自然资源禀赋中劳均耕地面积对农民农
地承包权(成员权)的态度产生影响;家庭经济环境因素中,家庭非农业收入水平、
家庭农业税赋水平对农民农地经营权(使用权)的态度产生影响;社会环境因素中,
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制度遗产——农民的“社区成员权”观念与上述三方面因素共
同对农民农地使用制度的态度产生影响。
正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决定了农民态度形成条件的不同。在人口、家庭、
自然、社会各种不同条件的影响下,农民形成了对现阶段农地制度不同的态度。而
我们在农地制度改革和制定具体的农地政策过程中,就要理清这些影响农民态度的
不同条件,只有了解了农民对现阶段农地制度的真实态度,爿’能够为今后的农地制
度改革提供符合社会良性发展的思路,才能够有助于制定符合农民利益的农地政策。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农民农户态度行为
Abstract
LandTenure reforms
asthe
Taking System macro.historical and
background
outthe
theoretical of and
carrying Social
perspectiveSociologicalPsychologicaltheories,
this
research
describesthe towards
LandTenure under
peasants’attitudes System the
currentLandTenure rural
in China aresearchmethodcombined
System byusing by
and the of
qualitative basisthe o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