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保健 分享内容 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 常用保健十要穴 足底养生十妙招 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 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把“人”、“病”、“症”统一起来;把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统一起来,认为自然和生命恒动不息,把整体与恒动观统一起来,形成朴素的系统观,含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等原则。 从方法学上看,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提出整体性病理概念 “证”,运用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对疾病进行多水平、多因素、多变量的立体网络式分析。 中药方剂以系统调节为主导,强调“食药同源”,组方配伍强调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归经,强调扶正祛邪,激发人体的正气,调动自我修复能力。 中医疗法丰富多彩,除服药外,还有食疗、针灸、推拿、气功、导引、药物外敷等,可用于疗疾调摄、养生保健,更有利于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和改善 。 中医治疗具有安全、有效、低毒、廉便等优势。 上工治病,治未病之病 中工治病,治欲病之病 下工治病,治已病之病 (魏文王问扁鹊 ) 常用保健十要穴 1.肚腹三里留 功能主治: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补益脾胃、调理气血的作用,善治各种胃肠病症,并有很好的预防及减轻发作的作用,对循环、免疫等系统有良好的双相调节作用,可用于防治中风、提高抗病能力、改善疲劳状态,是强壮、保健要穴之一。由于穴位在小腿,还可用于下肢痿痹、痠软、膝痛等症。 取穴方法 垂膝正坐,或平身仰卧。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嵴外1横指处。取穴时,可让患者将手掌横放于膝下,食指置于外膝眼的边缘,同身4横指(食、中、无名、小指)的小指边缘即为3寸,再外开(与胫骨垂直)1横指即是。 保健应用 孙思邈(101、120、131、141、165、168岁):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穴最宜用灸法,古代称灸足三里为“长寿灸”。常灸足三里能防治胃肠、心脑血管病,解除疲劳,预防衰老,益寿延年。或每天用刮痧的补法(?)刮拭本穴,以局部发红为度,也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对于胃脘痛、腹胀、便秘,以及下肢痿痹等,还可以采用按、揉、叩击足三里的方法。 日本永代桥竣工,六位寿星走过 《帝国文库》记载:文保15年9月11日,永代桥竣工,推举长寿老人走过,是三河水泉村满平一家三代六位寿星:满平242岁,满平妻221岁,满平子万吉196岁,万吉妻193岁,满平孙万藏151岁,万藏妻138岁。“汝家有何术?能长生如是耶?”答曰:“惟有祖传三里灸耳。” 2.腰背委中求 功能主治: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疏调膀胱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腰脊强痛、股膝挛痛、风湿痹痛、小便不利以及头痛身热、呕吐泄泻、咽喉疼痛等病症。 取穴方法 俯卧伸足、膝关节微屈,或正坐垂膝,在腘窝横纹的中央。 保健应用 委中穴对因风寒、扭挫等出现的腰背疼痛效果较好。可用揉、按法,也可用刮痧法(润滑油以药酒或红花油为佳)治疗。日常保健,取坐位揉按,对下肢酸麻、腿脚无力等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委中穴处血管丰富,也是急性吐泻、发热等急症的刮痧常用部位。 3.心胸寻内关 功能主治: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具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宽胸利膈的功效,主治心胸诸症(如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还可改善或缓解癫、狂、痫及部分神志病症,并可用于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等。 取穴方法 仰掌(掌心向上),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取穴时可握拳,微屈腕显现两肌腱,患者另手的无名指置于掌侧腕横纹,以同身的3横指(食、中、无名指)的食指边缘即是。 保健应用 对心血管系统有调节作用,可双相调整血压、心率,改善胸闷、心痛、心悸、气短、心律失常等症状。可每天轻柔3至5次,每次5至10分钟。对因胃气上逆所引起恶心、呕吐、胃脘痛等手法可稍重。 注意:内关穴下为正中神经,手法不宜过重,避免造成神经损伤。 4.面口合谷收 功能主治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功能,可疏调面部经气,主治感冒、头痛、耳聋、齿痛、目赤肿痛、鼻衄、喉痹、面肿、面瘫、风疹、腰痛等,并可缓解上肢、颈部、上腹部等部位的疼痛。古代即有“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之说。 取穴方法 在手背虎口处,第1、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尽出即是。 保健应用 可采用按压法,按压时宜偏向第2掌骨侧,以局部出现酸麻重感即可。每天按压3至5次,每次5至7分钟。也可用艾条灸,每天1至2次。 古代文献中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