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为灾难?:人类学对一个持久
问题的观点
[美]安东尼 ·奥利弗一斯密斯/著 彭文斌 黄 春 文 军/译
[摘要】灾难的定义,如同文化之概念,纷繁驳杂,无清晰之定论。斯密斯认为,灾难定义的不确定性并不妨
碍学术的研究,其持续的争论恰好说明灾难研究领域的活力。灾难定义之争表现为:(1)主观性和客观性;(2)
常态与非常态;(3)社会与环境。斯密斯认为,社会与 自然环境的互动是灾难研究的要点,而人类学之传统的适
应 (adaptation)观念或其对立面——适应性缺失,也即脆弱性(vulnerability)为解释灾难 因果与过程的关键。人
类学需要强化从政治生态的角度来研究人、环境和社会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灾难的定义;人与环境;适应与脆弱性
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3)12删 1—
作者简介:安东尼 ·奥利弗一斯密斯(AnthonyOliverSmith),男,美国灾难人类学研究学者,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系教
授,联合国灾害应对咨询专家 ,研究方向:灾难人类学理论、拉美自然灾害和社会文化影响。彭文斌 (1963一),男,四川双
流人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人类学中心资深访问学者,研究
方向:西南人类学、灾难人类学和康藏研究。重庆 400030 黄春(1963一),女,四川达县人,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
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翻译。四川 成都 610041 文军 (1965一),女,四川都江堰人,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
护修复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佛教艺术。陕西 西安 710061
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灾难已经持续了近70 际上这些争议才是普遍意义上的科学和人文探讨
年。在这一时间跨度内,从一系列的源头形成了 的精髓。在我看来,关于学科基本观念的持续话
诸多概念和主题性焦点,从不同的方面对整个研 语,不仅对学科领域的整体性毫发无损,而且也
究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从普林斯 (P6nce)对 没有削弱学科的研究事业。虽然也有人与我存在
(1920)哈利法克斯港军火库爆炸的早期研究 ,到 着分歧,我认为人类学 目前的状态是健康和充满
战时轰炸中的人群经历研究,再到 自然灾害的社 活力的。人类学常常涉及的、广泛的内省也刺激
会影响以及紧急救助和重建中所使用的系列工作 和推动 了新的理论、方法和研究问题。
定义来看,对灾难 的定义很少取得共识 。在一些 虽然文化或灾难涵义缺乏共识不是让我特别
学术圈里,共识的缺乏已经让学者们对灾难研究 忧心的事情,我并不就此认为 “何为灾难 ”的问题
领域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忧虑。一- 就毫无意义,灾难定义争论的重要性就在于 目前
灾难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它促使我们去探讨过去
不过,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生命力并不一定
和现在灾难呈现的范畴,新形式的灾害出现和急
需要建立在某一概念或定义的共识之上,比如在
剧变化的人类 一环境关系与状态可以对此加以佐
人类学界,克鲁伯 (Kroeber)和克拉克洪 (Kluck—
证。定义上的共识也许不如引发讨论更重要,争
hohn)在文献检索之后,发现人类学 的主要观
辩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不过可以澄清关键性的问
念——文化有 164种不同的定义。L2J自他们之后,
题,形成新的观点与问题领域,更重要的是探索新
对文化概念的争议涉及了一些核心元素,如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测试(07人教版必修2)4.doc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测试(07人教版必修2)5.doc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测试(07人教版必修2)6.doc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测试(07人教版必修2)7.doc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测试(07人教版必修2)8.doc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测试(07人教版必修2)9.doc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测试(人教版必修2).doc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测验(人教版必修2).doc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测验1(人教版必修2).doc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测验2(人教版必修2).doc
- “2013——沈阳国际打击乐艺术周”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pdf
- “大提盛宴”开幕老将登台出彩——听首届北京国际大提琴艺术节开幕音乐会有感.pdf
- “多元一体”的胡琴音乐文化——在中央音乐学院2012“胡琴艺术节”上的发言.pdf
- “二程”政治哲学的超越向度.pdf
- “反封建压迫”:国共反缠足观念的合离.pdf
- “家父”调停资源植入论.pdf
- “乐”感生命之律 “音”动两岸之情——台湾“第16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表彰活动及其慈善音乐会”作品述评.pdf
- “让爱循环起来”——大型公益演唱会即将启程.pdf
- “山东满族人”:族群分类的国家话语与草根叙述.pdf
- “世居民族”与“居住民族”称谓指向辨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