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資訊法律問題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因科技法律問題初探 潘維大* 一、前言 二、基因科技的發展 三、基因科技的影響 四、基因科技的法律問題 五、結論 前言   又東五百里,曰岐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岷,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樗。神涉 處之,其狀人身而方面三足。   讙頭國在其南,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   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   前述三段文字皆出自「山海經」,第一段其義為;「再往東一百五十里,叫作岐山,山的南面多產赤金,山的北面多生白岷--據說是一種類似玉的石頭,山上多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多產青雘,所產木多是樗樹。神涉 居住在這裡,他的形狀是人的身子,方方的臉,三隻足」。   第二段語譯文「讙頭國在它的南邊。這裡的人都是人的臉生有翅膀,鳥的嘴,正在用他的鳥嘴捕魚」。   第三段之語譯文如下;「奇肱國在它的北邊。這裡的人都是一條胳膊,三隻眼睛,眼睛有陰有陽,陰在上,陽在下。他們騎文馬--文馬就是白身紅鬣、眼睛像黃金的吉量。有一種鳥,兩個腦袋,紅黃色的身子,在他們的身邊」。   「山海經」是一部有幾個部分組合而成,而性質非常奇特的古書。據目前學者之考証,它大約成書於從春秋末年到漢代初年這一長時期中,作者非一人,作地是以楚為中心,西及巴、東及齊。   以前讀山海經時,僅將其視為靈異神話的著作,但於了解了生物科技中基因技術的發展後,知道任何的生物形成,皆由基因所控制,而外形差異極大的動物,其內部基因可能僅有極小的差距,而人體運作的功能基因和蒼蠅體內的基因相同9,不禁對山海經有了再次的評價。在地球形成生命至今的三十五億年間10,各種形式的生命在基因的操控下,怎不可能形成三隻足的神涉 ,鳥嘴人身有翅膀的讙頭國人,或一隻手、三隻眼的奇肱國人。因為按現今基因科技的發展,於理論上而言,在實驗室中確有可能製造出上述的生物。當人類可以取代上帝的角色,可以製造各形各色的生物,各種基因產品可以影響人類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可以控制人類的生、老、病、死時,人類是否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可以接受這種進步。我們在制度上--尤其是社會、倫理與法律上是否應對此種未來的技術進行反思,我們是應該順應科技的發展,讓其改變人類數百年建立的倫理共識,亦或應針對人類有不當影響的部分加以禁絕或限制呢?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應深刻思考的問題。   本文除介紹基因科技發展的過程,與基因科技對醫學、農業與經濟的影響外,並針對因基因科技技術,在法律層面上可能產生之問題做一闡述。 二、基因科技的發展11   基因科技的發展起源於遺傳學的研究,1866年孟德爾(Gregor Mendel)以豌豆雜交試驗,從豌豆前後代的相似和相異中,找出特定的關係,從而確定了兩個重要的原則,即分離率(principle segregation)和獨立分配律(principle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孟德爾因此被稱為遺傳學之父。   孟德爾學說發表後並未受到重視,直到1883年羅士(W. Roux)提倡染色體學說,1903年蘇頓(W.S. Sutton)主張染色體含有遺傳的單元後,孟德爾的學說才受到普遍的重視。   1909年荷蘭生物學家約翰生(W.L. Johannsen)出版「遺傳學綱要」一書,確定遺傳之物質在染色體中,而該遺傳物質,約翰生將其定名為基因(gene)。   191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摩根(T.H. Morgan)發表「果蠅的性聯遺傳」(Sex-limited inheritance in Drosophila),其中有兩個重要結論,第一、基因位於染色體上,而且某一特定基因位於某一特定染色體上。第二、數個基因可以同在一個染色體上,而同在一個染色體上的基因,不遵守孟德爾的獨立分配律。摩根對基因與染色體間關係的貢獻,因而獲得1934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穆勒(M.J. Muller)在1927年發現X射線可以誘導突變(mutation),使研究者可輕易的獲得大量的突變體(mutant),作為遺傳和育種試驗的研究材料,穆勒亦因此貢獻,獲得194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1933年裴恩特(T.S. Painter)從細胞學著手,利用果蠅幼蟲唾腺細胞特有的巨大多絲染色體(polytene chromosome),做成了第一個詳盡的X染色體圖。唾腺染色體的分析,一方面加速了細胞遺傳學研究的進展,一方面更確切的證實基因與染色體間的關係。   1940年代,經過葛里菲斯(F. Griffith)、艾維瑞(O.T. Avery)、麥里奧(C.M. MacLeod)和麥考提(M. McCarty)對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遺傳性狀轉化作用(transformation)的研究;赫希(A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