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中药的炮制 经络能够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影响到内脏,内脏的疾病也可以反映到体表。 肺经病变,每见喘、咳等证;桔梗、杏仁能治胸闷、喘咳,归肺经。 肝经病变,每见肋痛、抽搐等证;全蝎能定抽搐,归肝经。 心经病变,每见神昏、心悸等证。朱砂能安神,归心经。 同归一经的药物,其作用有温、清、补、泻的不同,如肺热咳漱,虽然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都归肺经,可是在应用时却不一样。黄芩主要清肺热,干姜则温肺寒,百合补肺虚,葶苈子泻肺实。 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上,常常表现出: 向上(如呕吐、喘咳) 向下(如泻利、崩漏、脱肛) 向外(如自汗、盗汗) 向内(如表证不解) 在此四种作用趋向中,升与降,浮与沉,分别是相对而言的。而升与浮,降与沉,又是分别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而难以截然区分的。在实际应用中,升与浮,沉与降,又往往相提并论。 ?结合阴阳之理,则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 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消导积滞、潜阳息风、降逆、收敛、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中药的炮制 中药在制剂及配制成药之前,大部分需要经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工处理。这种加工处理的过程,就叫做“炮制”。 炮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 中药炮制的发展 中药是人类在找寻食物的过程中发现的。古人在使用药物时,为了便于服食,就必然相应地产生了洗涤、打碎、劈成小块等最简单的加工方法。当人类发明了用火以后,不仅能使生食变为熟食,同时也为药物“炮炙”加工具备了客观条件。 到了夏商时代,由于酒醋和油盐的发明,以及人们对烹调技术的掌握,对于制药的发展,又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此可知,炮制的起源和发展,既非一个时代所产生,更非某一个人所独创,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本草纲目》虽非炮制专著,但所载炮制方法,极大部分仍为今天药学界所遵循 。 明代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前,有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对炮制问题作了概括性的总结。他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火制四:煅、炮、炙、炒也;水制三:渍、泡、洗也;水火共制二:蒸、煮二者焉。制法虽多,不离于此。”他提出了炮制的总要求,阐明了炮制的作用,这些理论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中医、中药的实践。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中药来源于植物、矿物和动物,其中不少品种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应用于临床。 炮制的作用是要通过炮制加工,去粗取精的过程,达到提高疗效,扩大应用范围,以适应医疗的需要。 (1)提高净度:除去泥土、灰尘、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2)使药物容易粉碎和溶出有效成分, 便于制剂,同时还有利于储藏等。矿物类和介壳类药材一般经过烧煅后,即可起到便于粉碎和易于煎出有效成分的作用。 (3)矫臭、矫味,便于服用。炮制里的酒润、麸炒、醋炒等通常具有矫臭、矫味作用。 (5)消除副作用:如首乌煮制可消除致泻作用 。 (6)缓和刺激性:如炒乳香、炒枳壳可以缓和对胃的刺激作用。 (9)引药归经:中医对于疾病的病所,通常是以经络脏腑来归纳的。引药归经就是用某些辅料炮制,导致药物在一定的部位产生作用。如大黄本为下焦药,酒炒后能在头部产生清降火邪的作用。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明代缪希雍等编著的《炮炙大法》是一部以制药为主要内容的书,他还把《雷公炮炙论》中的炮制方法归纳为十七种,后世称为“炮炙十七法”,其中很多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广泛应用。为了便于了解这十七种炮制方法的含义,现分别简介如下: (1)炮:将药物置于火上加热,以烟起为度,如炮姜。 (2)爁(lǎn):将药物置沸水中烫,以种子类药物能脱去种皮为度,如杏仁。又有谓爁即火焚。 (3)煿(bó):将药物直接置于火上烘干。 (4)炙:药物加液体辅料,小火拌炒至干。 (5)煨:药物用湿面或湿纸色裹,埋火灰中,至包被物焦黑为度。 (6)炒:将药物置锅中清炒至黄,以不焦为度 。 (7)煅:将药物置炭火中,烧至通红或灰白色,矿石、介壳类药材多用此法。 (8)炼:将药物置锅中小火煎熬,如炼蜜。矿物药材置锅中或罐中用火烧亦称炼,如炼丹。 (9)制:药物加辅料共制,以克制药物的偏寒偏热之性或烈性,达到缓和药性的目的。制的方法很多,通常有酒制、醋制、盐制、蜜制、药汁制、米泔水制等。 (10)度:量药物长度、直径的方法,即度量衡里面的一种。 (11)飞:药物用水研磨为细粉,加水搅拌,分取上层悬浮的极细粉末。 (12)伏:土类,如伏龙肝(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 (13)镑:坚硬的药物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