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论中日在中东石油资源上的竞争与合作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陈秀梅
指导教师吴建华教授
摘 要
自石油参与人类现代文明建设以来,它逐渐成为商家争夺的热点,而且也逐渐成为国际
政治和国际关系中颇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中东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供应地,石油储量,
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而且已探明石油储量还呈上升趋势。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在这
里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利益,在新的局势下,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
中日两国围绕中东石油而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竞争与合作做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是必要的。
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次于煤炭,居于第二二位的能源就是石油。在新中国成立以
前,我国一直是一个严重依赖“洋油”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石油工业开始起步,
并逐渐实现了从“贫油大国”向“产油大国”的历史跨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特
别是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中国自1993年起由石油tt给国转变为石油进口国,而且石
是1998年进口数量的近三倍。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中国2003年平均日消耗石油546
万桶,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对中国来说,中东石油已成为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
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地依赖动荡不定的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1991年仅从中东就进口了
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中,中东原油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2.89%:而到2001年时,更是高达3385.99
万吨,在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中达到56.19%。
日本国内能源资源匮乏。一次能源99.7%依赖进口,能源供应结构非常脆弱。经历了20
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努力降低对石油的依存度,
但是。现在日本对石油的需求依然占一次能源总需求量的一半以上。日本的原油几乎完全依
赖进口,其中,对中东的依存度最高,达到85%,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石油供应体系
非常脆弱。
两南大学硕十学11i)=论文
I
中国和日本都把中东作为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再加上中日地理位置上的邻近,中日之
间在中东石油资源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他们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在原油来源
方面,这主要表现在谋求获得中东某些产油国家油田的开采权。具体是在北非和伊朗的阿扎
德干油田上的开采权争夺。其次是在投资中东石油工业方面,即投资中东产油国家的石油工
业建.堤,加强与中东产油国间的联系,以保证石油的进口。这方面的争夺主要在沙特阿拉伯
的石油J:业中展开。第三就是在争取中东石油美元到自己国家投资上的竞争。第四是在与中
东国家的外交上中日双方都选择以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经济合作做为展开中东外交的途
径,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必然会有不同的外交政策。
但是,中日在中东石油资源上除了竞争和摩擦外,也存在双方进行合作的可能。首先,
中日能源合作可以做到良性互动,使双方得利。日本可以帮助在应对外界石油的波动方面不
够主动,能源政策和法规不完善,缺乏相关经验的中国,日本也能从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中
得到新的启示。在能源的利用率和解决动力能源上,中国与日本之间需要互相帮助。
其次,中日曾有过一段互利的能源合作时期,即1949年到1993年。
第三,东北亚石油经济论坛为中日合作提供了对话平台。通过这一论坛,与会国实现了
交流与沟通。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信任和了解,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广泛共识。对从民间层面
推动地区能源合作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第四,中日共同面临的问题则成为合作的契机。中日面临的共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石油运输线安全问题:所谓“亚洲溢价”问题:与其他主要消费区竞争的问题。
当然,中日间要实现在中东打油资源上的合作也存在诸多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是:思
想观念的局限;美国因素的影响:历史因素的制约;中日能源政策的冲突。
衡量各方面的因素,跳出竞争看竞争,从更广的视野和更长远一点的眼光考虑问题,笔
者得出的结论是:中日在中东石油资源上的合作可能性大于竞争的严重性。为了自己国家有
更安全的石油来源,中日两国合作是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中东石油 竞争 合作
Il
Abstrac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