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5.12修改).docVIP

青海玉树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5.12修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玉树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5.12修改).doc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涉及玉树州的5县19乡。地理位置大致介于东经95°44′~98°09′,北纬32°16′~33°49′,土地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8%,占玉树州总面积的8.05%。 2、地质地貌 玉树地震灾区在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两亿多年以前,这里还是海洋。到三迭纪昆仑山脉的隆起,逐步脱离特提斯海,直至晚白垩纪全部成陆。上新世后,随着喜马拉雅运动发生大幅度抬升,最终形成了这一地区的地质基础和地貌雏形。区域内大地构造主要由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和晚元古代地质体镶嵌组成。由于新生代时期新构造运动异常强烈,强烈隆升,不断发生褶皱、断裂与相对沉陷,从而基本奠定了本区地貌格局。新生代以来继承性的构造运动仍然强烈,继续控制着本区现代地貌的发育和演变。区域地形复杂,地势高耸,山脉绵亘。东北部昆仑山支脉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脉构成了区内地形骨架,以高山地貌、高平原丘陵地貌为主,间有谷地、盆地沼泽。 3、气候 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高原下垫面、环境场和地理空间孕育出了独特的气候单元。区域气候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全年冷季7~8个月,全年暖季4~5个月。总的气候特征是热量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风沙大,植物生长期短,没有绝对无霜期。暖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汽丰富,降水较多。气候寒冷而干湿不均,年平均气温-0.8℃,年最低气温-42℃,最高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463.7毫米。日照百分率达50%~65%,年日照时数2468~2789小时,年辐射量6235~6747兆焦耳/平方米。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而空气稀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60%左右。大雪、早霜、低温、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多,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4、土壤 受环境、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土层薄,质地粗。山前广布洪积扇,多为巨砾、碎石、粗砂。主要土壤类型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沼泽土、潮土、泥炭土、风沙土以及山地森林土。高山草甸土分布于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顶、山梁及山坡上;高山草原土分布于海拔4300米以上的河谷、湖盆、山前倾斜平面起伏不大的平缓山体阳坡、半阳坡和山缘地带;山地草甸土处于林线范围内的无林地段或与疏林地带交错分布地段;灰褐土分布在源区东南部,海拔4300米以下的中低山谷地的阴坡和阳坡;栗钙土主要分布于河谷阳坡、半阳坡、阶地、中小河流下游的坡地、洪积扇上;沼泽土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河漫滩、河流交汇处低洼地带、高海拔滩地和河流上源;草甸土分布于河流两岸的低阶地、河漫滩季节性积水地;山地森林土分布在有林地内;潮土、泥炭土在源区内均有分布,比较分散。 总的特点是土壤尚处于年轻的发育阶段,微生物活动较少,化学作用较弱,土层浅薄,土壤容重较轻,物理属性较好,潜在养分较高,但速效养分不足,呈缺磷、少氮、富钾的状况。 5、水文 灾区地处三江源腹地,跨长江、澜沧江内河流密布。通天河流经治多、曲麻莱、称多和玉树4个县,从玉树县直门达附近汇合巴塘河后南流改称金沙江。在东经97゜30‵北纬32゜40‵流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境内多年平均流量431.5/秒,水力理论蕴藏量326.7万千瓦,有效蕴藏量约200万千瓦。 流经、囊谦两县后进入西藏自治区,主要支流有孜曲、。 随热量和水分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植被的水平带谱和垂直带谱均十分明显,植被空间分布呈明显的高原地带性规律,自东而西(自低而高)依次为山地森林、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沼泽植被则主要镶嵌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之间。森林植被主要优势群落的建群种为川西云杉、紫果云杉、青海云杉和大果圆柏、祁连圆柏。川西云杉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森林。灌丛植被与高寒草甸成复合分布,构成高山灌丛草甸带,主要植被有山生柳、积石山柳、金露梅、杜鹃、箭叶锦鸡儿、高山绣线菊、鲜卑花、沙棘等。高山草甸植被以小嵩草、藏嵩草、矮嵩草、异叶针茅等种群为优势,种类成分较为丰富,区系成分简单。高寒草原以青藏苔草和紫花针茅为主,植被稀疏,覆盖度小,草丛低矮,层次结构简单。垫状植被分布在山地高寒草甸带以上与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带之间,一般呈块状分布或狭带状分布,常见的种类有垫状点地梅、蚤缀、虎耳草、风毛菊以及垫状驼绒藜等。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主要以风毛菊、葶苈、桂竹、囊种草等为主。沼泽植被则主要分布于源头地区,一般形成藏嵩草、苔草为主的草甸化沼泽以及以杉叶藻为建群种的单优群落,偶而有极少数伴生种类。 在东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明显,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着河谷草原、山地森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山流石坡植被。植被类型多样,但群系内部组成较为单一,多为单优势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