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延”视野中的狄兰·托马斯与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创作.pdfVIP

“异延”视野中的狄兰·托马斯与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创作.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异延”视野中的狄兰·托马斯与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创作.pdf

第24卷第4期 邢 台学 院 学 报 Vo1.24.No.4 2009年 l2月 JOURNALOFXINCTAIUNIVERSITY Dec.2009 “异延’’视野中的狄兰 ·托马斯与 奥西普 ·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创作 龚 晓睿 (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 摘 要:英语诗人狄兰 ·托马斯与俄语诗人奥西普 ·曼德尔施塔姆在诗歌创作中通过确立语言本体性切断能指与所 指的常规联系,使语言在能指符号永无休止的异延中辐射出无穷意义。二者以异延的语言营造异延的诗境,极大地开拓了 诗歌的意义空间,赋予诗歌以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 关键词:狄兰 ·托马斯;奥西普 ·曼德尔施塔姆 ;解构批评;异延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09)04—0043—40 “异延”(diff6rance)是解构主义的一个中心概念。解 一 、异延的前奏:语言本体性的确立 构主义开山鼻祖雅克 ·德里达创造了“diff6rance”这一缩合 狄兰 ·托马斯(DylanThomas,1914—1953)秉承威尔 词,糅合了法语动词 “diff6rer”的两个涵义:“区别”和 “延 士游吟诗人的传统,将源于法国和欧洲大陆的超现实主义 宕”,意指文本语义在能指符号的相互区别中产生。而由 诗风与英国本土文化有机融合,把反逻辑、非理性的现代主 于这种区别的延伸没有一个终点使之停顿,不断延伸和循 义诗歌元素播撒到英国诗歌的深层意识之中,以汪洋恣肆 环,即词每一次出现在一个新语义场中的时候,它都会或强 的想象、奔放不羁的音律、奇崛突兀的语言震撼了20世纪 或弱地被改变,进入符号系统的游戏场中。因此,对于词的 30、40年代被奥登“理性写实”所占据、禁锢的英国诗坛,以 意义来说,不可能有最终的、根本的、一劳永逸的确定。德 一 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荡涤着读者的视听神经,颠覆惯 里达使用 “异延”来指称这种现象,既指区别又指延搁。在 常的阅读接受心理,成为新神启派和新浪漫主义诗歌的先 “异延”中,语言并不追求一种意义的确定性,因为语言本 驱诗人。奥西普 ·曼德尔施塔姆(OcrmMan~easmraM, 身无法得到一种确定的意义。要确立语言的意义,只有在 1891—1938)是俄罗斯白银时代卓越的代表诗人之一,也是 不断的“异延”中,在与别的词的关联中,在一串能指中去 阿克梅派最重要的创始人和理论奠基人,被誉为“俄苏文 追索。因此,在异延中,语言的终极意义和结构被一种无限 学史上当代最有天才的严肃诗人”…(Pn。其诗歌在继承 性所包围,而意义也正产生于这种无限的异延之中。 法国象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式严谨, “异延”应用于文学批评领域,其理论动机无不源自一 格律工整,优雅的古典韵味中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文明气息 种方法论意识或策略选择,其目的在于以颠覆传统的正/误 和深刻的社会道德意识。托马斯与曼德尔施塔姆分属不同 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出发点,否定文本背后的绝对真理和 国别、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诗歌流派,以不同的语言进行诗 终极意义的存在,鼓励对文本进行多元化、尝试性、创造性 歌创作,二者在诗歌主题、审美意趣方面也大相径庭,似乎 的阐释,把文本的意义从那种定于一尊的独断专制中解放 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笔者在对二者诗作和创作思想进 出来,促进文学意义的增殖。 行认真比对后却发现,如果把二者诗作中由于历史文化背 以德里达的异延观审视狄兰 ·托马斯与奥西普 ·曼德 景和诗学诉求不同造成的种种差异悬置起来,我们就能感 尔施塔姆的诗歌创作,我们发现,“异延”之于两位诗人不 触到二者诗作中曲折幽深、永无休止、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仅仅是一种独立于文本之外的,具有选择性与可操作性的 的语言。异延的书写成为托马斯与曼德尔施塔姆跨越历史 批评策略,更渗透于二者的诗学观念和创作理想之中,内化 时空、文化时空与诗学时空的汇合点,而二者也正基于 “异 为一种有机写作手段。也就是说,两位诗人在

文档评论(0)

8号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