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型神经纤维瘤病2 例伴巨肢症-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docVIP

Ⅰ 型神经纤维瘤病2 例伴巨肢症-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Ⅰ 型神经纤维瘤病2 例伴巨肢症-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doc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2例伴巨肢症 程平,窦红漫,吴赛青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市, 230031 1病例资料 病例一: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局限性皮肤神经纤维瘤 患者,女,40岁,腰背部多个肿块30+年,渐增大,2003年我院曾此手术,术后病理:神经纤维瘤。患者全身皮肤包括腋窝及腹股沟见大小不等的咖啡斑,爷爷及父亲全身见大小不等的结节,女儿,13岁,现出现咖啡斑。彩超:腰背部皮下探及多个最大径48mm×36mm强回声团,以右侧多见,境界欠清,其间散在小低回声区,另探及数个最大径15mm×9mm大小的低回身结节。镜检:肿瘤境界不清,浸润至皮下脂肪内,瘤细胞均匀弥散分布或呈结节状生长,局部呈波浪状伴梗死及硬化,细胞呈胖梭形或纤细梭形,局部见假Meinsser小体,间质散在炎细胞浸润,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Vim+;S-100+,(腰背部)局限性皮肤神经纤维瘤 病例二: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巨肢症 患者,女,38岁。因“左上肢肿物逐渐增大20+年”入院。患者出生时未见任何异常,18岁时左上肢内侧见一包块,未予治疗,渐增大。查体:头面、颈项、躯干及四肢可见数十个直径在0.15~2.5cm之间, 形状不规则的咖啡色斑块。左上肢明显增粗,肿大,摸及皮下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压痛阳性。表面皮肤粗糙,暗沉。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彩超:左上肢从上至腕部肿胀处皮下软组织层明显不均匀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周边境界欠清晰,另于其内不均匀扩张的静脉血管回声。镜检:肿瘤位于真皮至皮下脂肪内,境界欠清,瘤细胞丰富,呈梭形、短梭形、弥散及漩涡状分布,部分细胞有轻度多形性,部分细胞胞质丰富,含棕黄色素颗粒,肿瘤内包裹脂肪及汗腺,部分区域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丛状;免疫组化标记:Vim+;S-100+。 2 讨论 神经纤维瘤病( neurofibromatosis, NF) 是一种少见的累及外胚层和中胚 作者简介:程平(1983-),女,安徽省合肥市,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肿瘤病理,(电话)139(电子信箱:china_tu1983@) 层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主要表现为神经嵴细胞的异常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NF1型异常基因定位在17q11-2[1] , 常表现为多发牛奶咖啡斑、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虹膜错构瘤、骨骼畸形、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他肿瘤, 故又称为外周型神经纤维瘤病。50% 患者为基因新突变所致神经外胚叶异常,无性别、种族、地理分布特异性, 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2]。本文中一例有明显的家族史。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88年提出了NF1的诊断标准[3]:(1)6个或6个以上的皮肤牛奶咖啡色斑, 青春期前其直径应5mm,而青春期后其直径应15mm;(2)2个或2个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3)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样色素斑;(4)视神经胶质瘤或其他脑实质胶质瘤;(5)2个或2个以上虹膜色素错构瘤(Lisch结节);(6)特征性的骨性损害, 包括蝶骨发育不良、假关节形成、长骨骨皮质变薄等; (7)直系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中存在经正规诊断标准确诊的NF1患者, 符合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上即可诊断为NF1型。本文索报道的2例患者的均见弥漫散在的牛奶咖啡斑和皮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而且一例具有明确的家族史,故可以明确神经纤维瘤病NF1型的诊断。 ② 图 1 腰及臀部牛奶咖啡斑 图 2 可见梭形的雪旺氏增生(HE×10) NFI患者多无自觉症状,病程发展缓慢,一般幼儿期发病,也可青春期发病。其青春期、妊娠期症状明显, 妊娠可以促使神经纤维瘤的数量和体积增加, 并可发生恶变, 这可能与体内激素环境的改变、青春期基因突变有关[4]。本文的两位患者均是青春期发病,并且在妊娠期加重。 发生于NF1的神经纤维瘤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于皮肤孤立性或弥漫性神经纤维瘤;2.发生于周围神经的局限性神经内神经纤维瘤;3.累及大神经干的丛状神经纤维瘤;4.巨大的软组织神经纤维瘤,或称神经瘤性象皮病。本文的2例NF1的病理特征:梭形的雪旺氏细胞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增生,境界不清,累及结缔组织,其中巨肢症内含有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成分,并在局部过度生长。查阅神经纤维瘤病的相关文献,巨大的软组织神经纤维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刘之群及焦占江等曾各报告下肢发生的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巨肢症[5,6]。神经纤维瘤病是累及外胚层和中胚层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而巨肢症大多学者认为其是胚胎期间间充质发育异常所致。二者合并出现, 仅仅是偶然, 亦或是基于遗传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尚待进一步考证。 目前,尚无一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