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ocVIP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6884—1997   ^~`前 言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与流行,患者以儿童为多见,流行时成年人发病亦增多。人受Nm感染后大多数表现为鼻咽部带菌状态,只有少数成为流脑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此外,Nm也可不侵犯脑脊髓膜,仅表现为败血症,病重者可呈暴发型发作。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认真做好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与控制的工作,预防此病发病大幅度回升,控制其流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B为标准的附录;附录C、D、E和F皆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佑安医院和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绪敬、徐莲芝、吴贵坤。 本标准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流脑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对流脑病例诊断、报告与处理。 2 诊断原则 2.1 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做出临床诊断。 2.2 确诊需要培养Nm或检测Nm群特异多糖抗原或Nm的DNA特异片段或检测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抗Nm特异抗体。 3 诊断标准 3.1 流行病学史 在冬春季节和流行地区内,儿童患病者最为多见。有些患者在发病前7天有明显密切接触史。 3.2 临床表现 3.2.1 突然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流涕、鼻塞、咽痛、全身疼痛、头痛加重。 3.2.2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并有散在的小出血点、唇周及指端青紫、唇周单纯疱疹。 3.2.3 烦躁不安、谵妄、昏迷或惊厥。 3.2.4 皮肤、粘膜瘀点典型或融合成瘀斑,血压明显下降、脉搏细速、脉压差缩小。 3.2.5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3.2.6 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对光反应迟钝、眼球常凝视。 3.2.7 呼吸快慢及深浅不均或呼吸暂停。 3.2.8 幼儿发病多不典型,常见高热、呕吐、嗜睡外,还多见极度不安与惊厥、拒乳、尖叫、腹泻、咳嗽、双目凝视、颈项强直和布氏征阳性,其他脑膜刺激征可能缺项。前囟未闭者多见隆起,呕吐频繁而失水者也可出现囟门下陷。 3.3 实验室诊断 3.3.1 血象: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最高可达40×10(上标始)9(上标终)/L,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 3.3.2 疑为流脑者应做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常增高达1.96kPa以上;典型病例CSF的外观混浊如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数增多,可达每升数亿,以多形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显著增高,可达1~5g/L;糖量常低于2.22mmol/L,氯化物也稍降低。CSF涂片可在中性粒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3.3.3 从病人CSF或急性期血液分离到Nm,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3.3.4 从病人急性期血清或尿或CSF中检测到Nm群特异性多糖抗原,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 3.3.5 检测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3.3.6 以PCR检测到病人急性期血清或CSF中Nm的DNA特异片段,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 3.4 病例分类 3.4.1 疑似病例:3.1加3.2.1或3.2.2或3.2.3之一项。 3.4.2 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4或3.2.5或3.2.6或3.2.7之一项。 3.4.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确诊病例加3.3.3或3.3.4或3.3.5或3.3.6之一项。 4 处理原则 4.1 对病人早期处理,见附录E(提示的附录)。 4.1.1 发现疫情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4.1.2 就地隔离,抢救治疗,降低病死率。 4.1.3 给予抗菌药物,及时控制感染。 4.1.4 早期发现并及时纠正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4.1.5 若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时应用脱水疗法防治脑疝和呼吸衰竭。 4.2 对易感人群的处理,见附录F(提示的附录)。 4.2.1 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样病人,应按轻症流脑患者处理。 4.2.2 根据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制定A群脑膜炎双球菌多糖菌苗预防注射的计划,在流行前期完成接种任务,免疫对象接种率应达到90%以上。 4.2.3 除了完成上述菌苗常规免疫任务以外,还应备有应急接种用的A群脑膜炎双球菌多糖菌苗,用于控制流脑暴发流行。 4.2.4 在未免疫地区出现A群Nm引起流脑暴发流行时,除了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