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成瘾行为的可塑性机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部分条件性位置复合模型的建立及地卓西平 (MK.801)对该模型行为学训练的影响 目的:在同一动物相继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 preference,CPP)、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place 的复合模型,并使用陔模型测评N一甲基一D一门冬氨酸(NMDA)受体 在吗啡躯体依赖及精神依赖中的作用。 方法:该实验部分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CPP组、CPP/CPA复 式条件性位置实验箱。训练采用倾向性程序,大致可以分为自然位置 训练和CPA测试五个阶段。测试时抽取中间隔板,将大鼠放在中央箱 部分,使之自由活动10min,记录其在各箱体内的停留时间。第一阶 段,实验第l、2日,前测,以两天测试的平均值作为自然偏爱基值。 以停留时间短的一侧作为伴药侧。无明显起始偏爱侧的大鼠,以黑色 背景光滑底板侧为伴药侧。第二阶段为CPP条件化匹配训练阶段,第 3—5日,每天训练两次。给予吗啡(3 mg/l(g,S.C.)后限制在伴药侧45 rain,6 h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后限制在非伴药侧45min。第三阶段为 CPP:i贝{J试,第6日吗啡注射6h后进行cPP测试。第四阶段为CPA条件化 I 中文摘要 匹配训练,实验第6.7日,吗啡注射6.25hN(因为第6天下午要先进行 CPP测试,所以时间从6h后推迟到6.25h后)给予纳络酮(0.3 mg/kg, min,此即建立cPA;第7日下午限制时同时 i.p.)后限制在伴药倾tJ45 自动录像系统记录大鼠的“可视性”的戒断症状,进行躯体戒断症状的 评估。,包括4项可数体征:湿狗样抖动、直立、躯体拉伸、跳跃;1 项不可数体征:腹泻:体重减轻也是一个测量指标。第五阶段CPA测 试,实验第8日,吗啡注射6.25h后测试。每日注射吗啡前15min给予 MK一801(0.1 mg/kg,i.p)的效应亦在本实验中被检测。 结果:慢性小剂量注射吗啡匹配,可成功建立CPP;在此基础上, 通过两次纳络酮催瘾匹配,成功形成CPA。谷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MK.801预处理能抑告]JCPP、CPA的表达,并能有效地抑制部分吗啡戒 断症状及体征。 结论:该处理方式成功建立了CPP/CPA复合模型;合并使用 IVIK一801可以抑制阿片相关的犒赏厌恶效应,为NMDA受体在吗啡 躯体依赖及精神依赖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吗啡,纳络酮,MK一801,条件性位置偏爱,条件性位置厌 恶,戒断症状及体征 第二部分CPP/CPA复合训练对SD大鼠海马CAl 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传递效能的影响。 方法:该实验部分分组:分为生理盐水注射一次组、吗啡注射一 次组、CPP组和CPP/CPA复合组。训练方法参照第一部分。突触可 塑性诱导、记录方法:将大鼠用戊巴比妥钠(40—70 mgg,i.p.)麻醉 后,在立体定位仪上定位电极,用电生理学标准来衡量电极的最佳深 度和实验后的尸体脑部检查来检验定位正确与否。实验时刺激 (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40分钟,然后给予高频刺激(highfrequency HFS是由10串刺激组成,每串之间间隔2S,每串20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