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涧,后现代创作语境下种族历史书写.docVIP

林涧,后现代创作语境下种族历史书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 涧,后现代创作语境下的种族历史书写——《华人:金山勇士》与早期北美华人移民史。《南开学报》,No. 1, 2007: (121-26)。 摘要: 以《女勇士》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第二本书,巨著《华人: 金山勇士》更值得学术界的关注。书中记载的早期北美华人移民的历史背景和劳工的经历,填补了美国历史书上的空白,是研究美国文化和历史、中美关系和种族关系的必修课。本文从后現代、后殖民理论的视野,探讨了后现代派隐喻小说的美学原理在文学与历史、虚构与史实之间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阐释了后現代的创作形式,如空间重叠,黑色幽默,和假设多种结局等,在《华人》一书中是怎样有力地质疑历史的记载,嘲讽美国的东方主义有关华人移民和黄祸的神话。意在抛砖引玉,推动国内学术界对世界华人文学中这一部经典著作的进一步重视和研究。 关鍵词: 东方主义  后现代小说  黑色幽默 亚裔文学 华裔文学 汤亭亭 《女勇士》 《中国佬》 华工移民史 移民文学 解构“黄祸”的经典 当代世界华人文学首屈一指的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处女作《金国英雄: 鬼佬群中的童年回忆录》( The Woman Warrior: Memoio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 1976)一书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界已引起重视,从翻译介绍到理论分析,出现了不少有深度的论著;然而汤亭亭的最佳作, 最重要的作品,则是她的巨著—《华人: 金山勇士》(China Men,1980,)一书。(国内译本称《女勇士》和《中国佬》。) 它既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又是一部北美洲华人移民史,也是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奠基性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是空前绝后, 匠心独裁的文学作品, 更值得我们的关注,应把它当作经典作品,进一步认真研究。这本书曾获1981年美国全国图书奖,它具有史诗的规模,抒情诗的旋律。它以讲故事的方式记载了从十九世纪鸦片战爭前后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越战结束以后一百多年来几代华人在美欧心沥血,可歌可泣的经历。从中国的农村到美国的唐人街,从太平洋到加勒比海,从智利到纽约,从麻省到内不拉斯加、奧里根、阿拉斯加到夏威夷从加利福尼亚到露易斯安娜, 华人的足迹踏遍美洲,他们勤勤恳恳,开荒筑路,打渔打工,历尽千辛万苦在美国生存下来,然而他们在美国历史上始终默默无闻。他们的后代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会生长在这么美丽的国土上,却偏偏低人一等,不同白人,不如黑人。 此书的研究在美国批评界未引起象《金国英雄》一样普遍的兴趣是有原因的。首先当然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西方文坛女权主义批评的声势压倒了种族主义批评。其次因为美国学术界组织上的硬性归类把《金国英雄》归类为女性文学,而《华人》则划归为少数民族研究的范畴,学者的面就比较狭窄。 甚至正因为此书史据确凿,当年出版时曾被标榜为”非虚构性小说类”的作品推銷,上了畅销书排行榜,虽然被评论家们誉为是学习美国历史,尤其是移民史的必读经典,但究竟是文学经典,还是历史学的经典,难以定夺。有趣的是,此书的创作形式完全是虚构的小说,既非平鋪直叙的报告文学,也非按时顺序的历史纪录,神话和传说穿插于章章节节之间,玄乎其玄,真真假假;幻想出奇离异,情节神秘莫测。它那高难度的后现代创作技巧, 不是传统的史学家们所能消受, 也不是历史学目前所能探索的范畴。何况书中引经据典,从武则天、《鏡花缘》到屈原和《离骚》,牵涉到一些中国古典文学和跨国文化知识,对于研究西方主流文学和历史的学者来说,不容易看懂。应是当前国内世界华人文学、比较文学、跨国文学和移民文学研究中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发掘的丰富题材。小说填补了历史书上的空白。对于研究美国文化和历史,中美关系和种族关系的学者来说,它是一本必读的书,一门必修课。 这部经典著作究竟在文学与历史之间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它的虚构的文学形式,后现代先锋派的创作艺术,在回忆美国华人移民史的叙述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和批评理论能够比较真切地洞察这部作品的内涵,包括它的史观、哲理和美学的真谛?尽管后现代派小说与后殖民主义理论在学术界并不属于同一流派,但是薩伊德的《东方主义》(1978) 和汤亭亭的《华人》(1980) 写于同一时期,也是美国文坛同一时期的出版物。他们同样受到当时美国国内民权运动的影响。薩伊德的《东方主义》研究了欧洲对于中东文化的传统观念,汤亭亭的《华人》则採用了讲故事和当年美国文坛最有生气的后现代派的隐喻小说(metafiction)的形式向美国主流社会对于华人的东方观挑起了笔战。 后现代派小说的一个特色,就是它能够解构神话。 解构东方主义的神话成了后现代派华裔作家的作品中最积极的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主题和內容。在这篇文章中,我想阐释一下汤亭亭的创作艺术是怎样质疑和处理美国的东方主义用来塑造“黄祸”的一些神话的。我认为这是当前东西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