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硕士学位论文
卡特的《马戏团之夜》与莫里森的《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比较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GICAL REALISM IN CARTER’S NIGHTS AT THE CIRCURS AND MORRISON’S BELOVED
xxx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年7月
国内图书分类号:H314
国际图书分类号:801.5.563.1
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卡特的《马戏团之夜》和莫里森的《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比较研究
硕士研究生: xxx 导 师: xxx教授 申 请 学 位: 文学硕士 学科、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所 在 单 位: 外国语学院 答 辩 日 期: 2009年7月2日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H313.2
U.D.C.: 802.0
Graduation Thesis for the M. A. Degre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gical Realism in Carter’s Nights at the Circus and Morrison’s Beloved
Candidate: xxx Supervisor: Prof. xxx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Arts Specialty: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ffiliatio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July 2, 2009 Degree Conferring Institution :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摘要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正文部分。)
魔幻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新兴起的文学流派之一。它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拉丁美洲,七十年代传入欧洲和北美。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神话与现实相结合,大胆借鉴象征、荒诞、意识流等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特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其显著特征可以归纳为四大类:民族性、杂合性、魔幻性和繁复性。魔幻现实主义有利于当代文学界的多样性和杂合化,及其反对殖民主义的发展趋势。
本文以两位当代著名的非拉美女性作家安吉拉·卡特和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马戏团之夜》和《宠儿》为文本,比较了其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分析其异同,并剖析了传统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这两种不同文化,以及女权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给这两部作品带来的影响。
安吉拉·卡特的《马戏团之夜》和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中所表现出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相同点包括片段化、荒谬性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其中,片段化主要体现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共同表现出的时间的错乱和叙述的并置;荒谬性主要体现在这两部作品中所运用的奇幻的想象和哥特式描写;其象征手法的共性则可归为四类:背景环境——《马戏团之夜》中的“马戏团”和《宠儿》中的“甜蜜之家”、主要人物——《马戏团之夜》中的“蜘蛛网”和《宠儿》中的“宠儿”、人物的身体特征——《马戏团之夜》中菲弗尔斯背上的翅膀和《宠儿》中塞斯背上的“树”状疤痕,以及某些液体意象——《马戏团之夜》中的经血和《宠儿》中的水。
这两部作品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二者所描述的人物群体不同——《马戏团之夜》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女性怪物博物馆,而《宠儿》则描写了一个鬼魂缠绕的黑人社区;第二,二者魔幻性的来源不同——《马戏团之夜》借用西方神话和童话作为其魔幻性的素材,而《宠儿》则将其魔幻性建立在非洲信仰和传说的基础上。
此外,这两部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存在异同,有其各自原因。由于魔幻现实主义最早在拉美地区兴起,这两部表现魔幻主义的作品不免都受到传统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因而都具有传统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共同特征;又由于这两部作品的作家都是当代作家,其思想和写作手法不免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都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如片段化、怪诞等)。然而,由于写作的侧重点,以及民族和种族的不同,这两位作家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魔幻现实主义存在很大差异似乎则是必然的:《马戏团之夜》的魔幻现实主义主要受到了女权主义的影响,而对女性进行了大胆、夸张的刻画;《宠儿》则主要受到其作者的黑人身份的影响,用错乱、离奇、甚至恐怖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对奴隶制及白人文化霸权给予了辛辣的批判,从而表现出后殖民主义对其魔幻现实主义特征的影响。
本文通过比较和对比安吉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