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pdf
历【史长廊】
略论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
口臧爱绒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特定的 目的而兴办的保育战时儿童的民间组织。
文章就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的由来、教育理念、经费情况;边区政府采取的保育措施;以及产生的作用做一
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略论;陕甘宁边区;保育院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 (2009)04—0146—02
一 、 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概况 色的教育,一是为了培养儿童勤劳的身手,掌握初步的生产
1.保育院成立由来 知识和技能,二是为了以自力更生精神克服物质困难,改善
一 部抗战史就是一部儿童的血泪史。抗战时期命运最 经济条件。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制作草鞋、竹器等手工艺品,
为悲惨的是儿童 ,他们或死于战火,或流离失所,特别是 饲养家禽,甚至于开荒种菜、自制豆腐等生产劳动。1943年
那些失去父母的难童,举 目无亲,啼饥号寒。著名的美国 11月7日,保小举行庆祝大会 ,在展览的生产成绩手工制品
女记者斯特朗描述中国战场 的一个特别悲惨的镜头便是 中, “文具用品、各种乐器、玩具等 ,如小石板、石砚、颜
“遍地血腥的中国,只能听到哀哭无援儿童的声音 !”她一 色碟、印踩盒、墨盒、图章、胡琴、笛管,均为精致,且出
针见血地指出: “他们的不幸,不仅是人道的问题 ,这正 自小学生心裁的制作,尤以马筒草鞋与小石子烧制的丹红颜
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是不容忽视的。” 料,更为新奇”。 [5]
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流散在陕甘宁边区的众多孤儿、 3.多方支援、生产 自救解决经费困难
难童 ;为了解决奔赴前线抗 日将士家属、烈士遗孤及工作 儿童保育工作的主要困难是经费不足,延安保育院的经
干部的子女抚养、教育和生活问题,解除他们后顾之忧。 费主要有三个来源:重庆总会每月拨发;海 内外华侨、国内
宋庆龄、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同志于1938年7月4日发 热心人士捐献;保育院生产 自救。
起在延安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陕甘宁边区分会。同日颁布 重庆总会一般是以中央银行支票的形式按月拨发给陕甘
《中国妇女慰劳 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陕甘宁边 宁边区分会,经邓颖超同志之手转递,如1942年5月7日总会
区分会简章》,9月25日 蜥 中华报=》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儿 函邓颖超,拨边一院5月份经费56250元 ;海 内外的捐赠也是
童保育院成立发了特刊,通栏标题是: “尽我们的一切力 保育院经费主要来源之一,美国洛杉矶爱国侨胞及友好人士
量,来保护、教育新中国的后代。”该版有毛泽东为边区儿 通过宋庆龄和保盟 ,以他们的捐助在延安的窑洞里建立了洛
童保育院成立纪念题词: “儿童万岁!” “]分会成立以来, 杉矶托儿所。1946年6月1日,山东、华中解放区张云逸、邓
即开始调查边区流浪儿童人数和一般儿童状况,以及积极 子恢等同志,代表山东、华中解放区捐赠延安保育机关边币
筹备 “战B~,JL童保育院”之设立。b 于10月2日正式成立, 一 万万元 。 [
这就是陕甘宁边区分会所辖第—保育院,即延安儿童保育院。 因延安保育院小学生每人每月仅由重庆保育院总会津贴
2.保育院教育理念 法币173元,与延安实际生活费用相差太远,特 自己动手 ,
陕甘宁边区分会以保育战时儿童为宗 旨,在总会领导 开展生产 自救。如小学生们 自制色彩、教员改卷工具、粉
下进行工作;其教育 目标是 “启发儿童的民族意识和改造 笔, “由于此三种学习文具的大量采用,该校每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