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门神崇拜——一种社会心理需求视角的研究分析.pdf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在 第23卷 第6期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门神崇拜
一 种社会心理需求视角的研究分析
王 蓓 蓓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O014)
摘要:门神的存在及其享用世代礼祀的事实,形成中国文明史中引人注 目的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门神是中国古
代民间信仰中影响最大、最富生命力的民间俗神。本文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为分析工
具,介绍了门神的渊源。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需求变化,门神的形式、功能、意义等都随之发生演化,并揭
示了门神的精髓及经久不衰的深层内部原因。
关键词:古代社会;门神崇拜;社会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K8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09)06-0126—03
门神是我国民间最为重要的家庭守护神之一。由于门神 王,下至适士、庶民都需要祀门,古人对门神的看重于此
产生的原因及功能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了广泛的民间信仰基础, 可见一斑 。
成为我国古代影响最大、最富生命力的民问俗神。门神的生 此 外,班 固在 《白虎通论 ·五祀 》中记载 : “五‘
命力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具有深厚民族文化积淀的内 祀 ’者何谓 也?谓 门、户 、井 、灶 、中雷也。所 以祭
容之上,但归根究底则在于其内部深层次原因,即门神的社 何?人之处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祭之。”明代冯应京
会功用,能够适应不同时代民众的社会心理需求。 《月令广义 ·十二月令》记 :“道家谓 门神,左 日 ‘门
一 、 门神 的历史地位 丞 ’,右 日 户‘尉 ’……后世画将军、朝官诸式复加爵
门神,起源于门户祭祀 ,最早的门神崇拜 即祀 门之 鹿、蝠喜、宝马、瓶鞍等状 ,皆取美名,以迎祥祉。”
礼 。 由此可见,门神的内容、形式及意义已经发生了变
据 《礼记 ·祭法 》载:“王为群姓立七祀:日司命, 化 。
日中雷,日国门,日国行,日泰厉,曰户,日灶。王 自立为七 二、门神崇拜与社会心理
祀。诸侯为国立五祀:日司命,日中雷,日国门,曰国行,日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必然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以适
公厉。诸侯 自立为五祀。大夫立三祀,日族厉,日门,日行。 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门神崇拜,从其起源、发展至盛行,
适士立二祀,曰门,日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 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进行着不断的演化。但门神
灶 。” 的发展却始终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严格意义上讲,是始终
根据郑玄注释:“此非大神所祈报大事者也,小神居 适合民间大众不同的社会心理需求,其发展历程即体现出门
人之 间,司察小过 作谴告者尔 。 《乐记 》 日: 明则有 神的精髓所在,即人民通过 门神的形式展示内心对生命的热
礼乐 ,幽则有鬼神 。’ 鬼‘神 ’谓此与? 司‘命 ’主督 爱与眷恋,展示着对幸福生活虔诚的渴求。
察三命, 中雷’主堂室居处, ‘门户 ’主出入 , 行‘’ 门神,乃民问神灵崇拜的俗神。民问信仰可一定程度
主道 路行作 , 厉 ’主 杀 罚 , 灶‘ ’主 饮食之 事 。” 上反映社会总体的心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古代阶级社会根据政治权利的大小,地位的高低贵贱而 人有七种基本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归属和爱的需
实行不同的祭祀标准或祭祀对象,即祭祀的等级不同。然 要、尊重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和 自我实现
而,我们可 以发现 ,不论是 “王之七祀 ”、 “诸侯之五 的需要。而且,人的需要是有低级向高级逐步实现的。人
祀”抑或是 “大夫之三祀 ”、 “适士之二祀 ”还是 “庶 们的信仰或意识即 自身需要的体现。门神的精髓即人们通过
士庶人之一祀”皆包括 “门祀”。且郑玄关于 “门祀 ”, 门神的形式展示 内心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展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