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絮状污泥成核过程研究.pdfVIP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絮状污泥成核过程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絮状污泥成核过程研究 周红明,吴静+,谢宇铭,毕蕾,邵素军,韦艳 00084)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 幸通讯作者:吴静(1974.),女,博士,清华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废水处理与水质预 警。Tel:010Email.wu_jing@mail.tsinghua.edu.Cll l课题背景 升流式反应器效率高、投资省。目前高效生物反应器大多为升流式反应器。 厌氧升流式反应器的高效稳定运行均依赖于培养出的生物活性高、沉淀性能好的 颗粒污泥以及反应器内剧烈的水力混合对颗粒污泥传质的强化作用。国内可接种 的颗粒污泥来源有限,因此絮状污泥颗粒化周期长的缺点仍然是限制内循环厌氧 (InternalCirculation Anaerobic,ICA)反应器等高效厌氧升流式反应器推广的主 要因素,故污泥快速颗粒化仍然是该类反应器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 颗粒污泥的形成可以分为成核和在核基础上成熟的两个过程【l—J。本文定义 成核过程为从絮状污泥生长成为直径为O.1mm的聚集体的过程;在核基础上成 熟的过程为污泥从直径0.1mm继续生长成为直径O.6mm以上的过程。这两个过 程的因素影响有所不同。在ICA反应器等高效厌氧升流式反应器中,气相和液 相上升流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破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本文研究强化水力条件下颗粒污泥形成的第一过程即成核过程。 2研究方法 本试验采用的ICA反应器由有机玻璃制成,有效容积为2.2L,高度1.4m。 采用加热带以保持反应器内的温度35士1℃。外通氮气以加快内循环。种泥为厌 氧絮状污泥,接种浓度为69SS/L,其VSS/SS为0.5。试验用水为葡萄糖配水 (COD:N:P=150:5:l,pH值在6.8.7.2之间)。 3结果与讨论 试验历时85d。ICA反应器的进水量为1.16L/d,进水COD为2200 mg/L, 容积负荷为1.05 左右。在48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出水碱度在50d以后,也稳定 在1360mgCaC03/L左右。反应器成功实现了稳定运行。反应器的进水水力负荷 由于通入氮气的作用,液相上升流速增加84--,103倍。图l、2描述了试验过程。 100 500 o \ 主80 ∞ 300 o U ∞ 100 逝.N-60 o ∞ 稍40 o900 口 820 燃 700 餐 O 500 0 20 40 60 80 100 0 20 40 60 80 100 运行时间(天) 运行时间(天) 图l 反应器的COD去除率 图2反应器的进水及出水碱度 3.1成核过程 第15页 第五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