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本文档下载自 HYPERLINK / 文库下载网,内容可能不完整,您可以点击以下网址继续阅读或下载:
HYPERLINK /doc/745a14fe6137ee06eff91888.html /doc/745a14fe6137ee06eff91888.html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
《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0卷第1期(2011年):73—90
No.1(2011)
StudiesintheHistoryofNaturalSciencesVol.30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
武玉霞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王培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
冯锐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李先登
(国家博物馆,北京100006)
朱晓民李辉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11)
田凯
(河南博物院,郑州450002)
吴健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北京100081)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是科学复原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是实
也是展现汉代文化和艺术的一种方式,涉及到结构造型和艺现仪器功能的需要,
摘
要
术造型两方面的研究。文章回顾了史料和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筒状、钟状
和卵状三类现有的造型。基于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所完成的新复原分析了结构基形、悬挂点位置、调整结构和仪器稳定性等结构问题,对新模模型,
型的造型设计和研究思路做了具体介绍。
关键词
张衡地动仪汉代文化和艺术
中图分类号N092∶P315-092文献标识码
A
结构造型
艺术造型
设计复原
文章编号1000-0224(2011)01-0073-18
地动仪模型的造型设计是科学复原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是仪器功能的需要,也是展现汉代文化和艺术的一种直观方式,涉及到结构造型和艺术造型两方面的研究。2005年,“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由多学科专家参加的完成了地动仪内部结构的设计和科学试验,向社会公布了造型设计的征求意见稿
[1]
:///doc/745a14fe6137ee06eff91888.html。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局
[2,3]
和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又历时三年多的改进,于2008年8月完成了造型的定稿,并
被授予国家专利①。目前,新模型已被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科学技术馆、河南博物院、上海科技馆、中国地震局及其下属单位、北京史家小学、东北旺小学、山西宇达集团等不同单
收稿日期:2009-06-23;修回日期:2010-10-12
1958年生,作者简介:武玉霞,女,陕西铜川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学研究,
fzbl2000@。
“地动仪复原模型原大结构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中国地震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优化和定型设计”局科学研究专项
①
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930238448.7;ZL200920220257.2。
[4]
位采用和展出,京、沪、鄂、陕等地的一些中小学亦据此更新了张衡地动仪的教学内容,美、英、日、法、印尼以及港台等地媒体也做了积极的宣传介绍。
张衡地动仪作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辉煌代表、人类第一台地震仪器,一直为国际学术界重视。遗憾的是,仪器已失传,后人有责任通过复原之路将中华民族的这一瑰宝展现于世,发挥它启迪智慧、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当然,复原模型不是历史原物,仅仅是对历史的某种逼近和追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历史,并且只能随着研究
[1,5]
:史料文字由196个字增加至254个字,的深化而渐趋合理。近期研究的新进展在于
时间提早约140年;仪器测到的陇西地震应为公元134年12月13日事件(震中在天水一
带,震级约7级),而非早期误传的公元138年地震;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应该是悬垂摆,激发它吐丸的震相是Rayleigh表面波;仪器之所以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在于内/doc/745a14fe6137ee06eff91888.html部含有触发机构,且共振效应起到了放大作用;仪器失传于东汉末年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为
[7]
在有关地动仪的造型研究方面,朱洁最近指出:张衡造物艺术的基本观点是“制器,“在天成象,”、“悬象著名,遵循着在地成形……,有象可效,有形可度莫大乎日月”尚象”
(《灵宪》)的原则,也就是效仿大自然现象,并以“天地之象”为最大的效法目标,深深地融入到仪器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和造型艺术之中。于是仪器造型的各部位都会带有当时政治和社会伦理的浓厚色彩,沉淀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笔者尝试着从史料和考古研究、现有模型的特点、结构造型和艺术造型等方面进行研究,恳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中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设计, 选型应注意与问题.doc
-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重构[J].doc
- 大筑低温施工裂缝灌注胶在桥梁加固中与应用.doc
-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与应用.doc
- 带挂孔双悬臂梁式桥与加固改造.doc
- 带肋钢筋机械连接中与质量分析及其发展方向研究.doc
- 带硬时间窗车辆路线问题与模拟退火算法研究.doc
- 单缸往复式压缩机与原理与惯性力分析.doc
- 单级BUCK-BOOST 变换器实现APFC 与原理及分析.doc
- 单级PFC 变换器与功率因数校正效果研究.doc
- 2025通信工程师考试考试黑钻押题附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2026届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 2025通信工程师考试考试黑钻押题带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 2025通信工程师考试考试黑钻押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达标题】.docx
- 2025通信工程师考试考试黑钻押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docx
- 2025通信工程师考试考试黑钻押题带答案详解(A卷).docx
- 2025通信工程师考试考试黑钻押题含答案详解(新).docx
- 2025通信工程师考试考试黑钻押题及答案详解(最新).docx
- 2025通信工程师考试考试黑钻押题含答案详解【A卷】.docx
- 2025通信工程师考试考试黑钻押题及答案详解参考.docx
文档评论(0)